10年前上交文物10年后拾金不昧 灞桥区一位拾荒老人 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唐舍娃说:“我只是做了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记者 王涛 摄)
昨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68期评选结果出炉,唐舍娃老人的事迹获一等奖,并获得10000元的奖励。得知获奖的消息后,老人说:“我只是做了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10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很难。尤其是面对数万元、甚至无价之宝时,能够不为所动、毅然上交,更是难能可贵。
倘若你的面前突然出现3万块钱,并且周围没有人发现,你会怎么处理?近日,西安市灞桥区唐家寨村的拾荒老人唐舍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3万块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几经辗转将钱交到了派出所。而在10年前,他也用同样的方式将拾荒中捡到的珍贵文物上交并且谢绝了现金奖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
拾荒老人捡重金上交
家住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唐家寨村的唐舍娃老人,今年70岁,平日里靠拾荒维持生计。今年11月18日,唐舍娃像往常一样,在灞桥区纺织城街道枣园苏村拾荒,其间在垃圾台上发现了一个黑色书包,打开后发现里边竟装了厚厚几沓钱。唐舍娃第一反应就是将钱上交,以便尽快找到失主。
11月19日下午,唐舍娃老人来到灞桥区委宣传部,老人讲述了他在拾荒中捡拾数万元,因为十分信任宣传部所以希望宣传部协助处理。宣传部工作人员接待时建议老人及时报警交予公安部门处理,随后老人来到了公安灞桥分局信访办,在信访部门民警的帮助下联系到了纺织城派出所的民警。
“老人在18日捡到包后怕别人打包内钱财的歪主意,立刻将包藏了起来,连家里人也没敢告知,今天为交钱辗转多个部门,直到交给我们之后,才和我们民警一起清点钱数,一共整整3万元钱,这时老人才真正放下心来。这种谨慎细致的做事态度和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民警都深受感动。”当天接警的董警官说道。
“我当时就想着谁丢了这么多钱这得多着急啊,这些钱也是失主辛辛苦苦赚来的。我虽然收入不高,但不是我的东西我绝对不会去贪。要是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上交给公安机关。”唐舍娃一番朴实平凡的话温暖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拾金不昧的老人唐舍娃,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好事了,10年前他就因善行义举被广泛传颂,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文物上交国家传递正能量
2008年,唐舍娃老人在一个垃圾场里捡垃圾时,从土堆中无意间发现了两块石碑,他从能认识的刻字上判断此碑属文物。“是文物就应该交给国家保存。”唐舍娃当即便决定将石碑捐献给文物管理部门。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带着石碑来到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当面将石碑交到考古工作者手中。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研究室主任、当年接受文物捐献的见证人张全民博士经过认真鉴定后,确认唐舍娃捐献的石碑一方为墓志盖,另一方是道教北方真文镇墓石。墓志盖上篆书“唐故普康公主墓志铭”9字,而考古所文物库房就有一方唐懿宗的三女儿普康公主的墓志缺失墓志盖,后经比对,这正是缺失的墓志盖。
文物上交后,唐舍娃再三婉拒了奖励给他的现金。“看到石碑上刻有‘唐’‘公主’的字样,觉得是文物。我不知道它有没有价值,价值有多大?但我知道,既然是文物就应该交给国家,保护好,让祖宗留下的这些好东西能够流传下去,这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唐舍娃朴实地说。这一事迹一时间被传为佳话,他也因此入围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行为感召邻里
10年前上交文物,10年后拾金不昧。每每提及唐舍娃,周围的村民总是赞不绝口。
当年,唐舍娃老人捐献文物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周围村民一发现“文物”就都去找他,让他帮忙捐献给国家。在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里,有件石刻就是唐舍娃邻村一位肖姓村民委托老人交给考古所的。“这件文物是唐天宝年间,一名道士藏剑之所留下的石刻。它对研究当时道教文化提供了依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
身边总是有人时不时地问起唐舍娃,家境如此清贫,但面对珍贵文物的诱惑却毫不贪恋,缘何做到如此呢?“人的一生要耿直,就像树一样要长得直直的。”他的回答总是如此。人穷但志不能短,对那些损人利己、出卖国家文物的人他特别看不惯,每逢听说谁家捡到文物,他就会赶去劝说上交给国家。老人在经常拾荒的沟里,有时会发现一些石碾盘、碌碡等,他还有一个想法,要把这些民俗文物找个地方放起来,遗传下去,让后来的更多的人参观学习。(欣闻)
新闻推荐
为深入贯彻落实雁塔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要求,雁塔区检察院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