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改革开放40年,大西安扬帆再出发

陕西日报 2018-12-07 06:29 大字

西安地铁3号线。

西安曲江新区。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赵晨摄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大道至简,大行无畏。

1978年,历史在这里转身,为中国按下了发展快进键,40年风雨兼程,中国奇迹让世界惊叹;2018年,中国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人们常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春潮激荡40年,春天的故事仍在延续。如今的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大国大城,为梦起航。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命运,也改变了西安这座城市的命运。40年间,西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变化令人瞩目。沧桑不掩风华,西安,这座因厚重的历史文化而璀璨于世的古城,正以其新的发展成就亮相世界舞台。

大西安,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再出发,西安的振兴之路,已日渐清晰。

大城大事

春风吹进长安城

仿佛一夜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古城西安。

“真的很奇妙,氛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城市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年过六旬的西安市民吴刚兴奋地回忆说,“那时,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听着流行歌曲,追求各种新潮的事物。”

改革开放对西安的老百姓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点滴变化。

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服装消费支出不足80元,到2017年人均衣着支出达到2060元,改革开放以来衣着支出年均增长9.4%。

人们不但更“爱美”了,也更“爱吃”了。改革开放前,西安只有解放饭店、钟楼饭店等为数不多的国营饭店,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现在,西安人更追求吃得健康,不出西安就能品尝到世界美食。西安餐饮业的餐饮收入由1978年的4700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333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民出行的选择日益多样和快捷。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距离早已不是问题。

2011年9月16日,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西安城市公共交通进入地铁时代。2013年9月、2016年11月,地铁1号线、3号线相继投入运营。目前,西安地铁运营里程达到89公里,2017年地铁客运量达到6.05亿人次,是2011年的10.2倍,年均增长47.4%。

从人们衣、食、住、行的改善,到黑河引水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城市天然气气化工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陆续建成,西安市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8中国新零售之城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位列2018中国新零售之城的第8位。致力于打造“新零售之都”的西安,将再一次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改革开放让古老的长安城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40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469.85亿元,先后超过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和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9位。

同样,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414元增加到2017年的38536元,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40元增加到2017年的16522元,年均增长13.4%,西安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发展中的西安越来越开放。1978年,西安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只有1.5万人,1980年达到了4万人,到1985年超过20万人,2007年突破了100万人,2017年达到175万人。从1978年到2017年,西安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8%。

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0年栉风沐雨,西安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现在,西安提出建设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宜业宜居之城,打造“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不忘初心再向前,西安走在发展大道上。

大城之道

40年蝶变换新颜

改革开放,道不尽的故事。

对于西安来说,改革开放40年堪称一部西安创业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西安人深谙这个道理。发展走出“城墙”,西安拓展了更大的空间,迈开了更大的步伐。

1991年,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6月,西安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27年间,高新区从一块小小的“试验田”,成长为如今西安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和创新创业的乐土。

27年间,西安高新区在西安再造一座城,它拔地而起,它“无中生有”,从2.5平方公里起步,到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从一片平地到高楼林立。从科技开发企业234家,到现有科技企业1.4万家;从从业人员几千人,到从业人员44万人……2017年,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曲江新区是西安人的另一个骄傲。

1993年,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曲江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更名为曲江新区。2007年,曲江新区晋升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18年,曲江新区成立25周年。

曲江,是唐代长安城最具魅力和风雅之地。随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落地,曲江新区已成为陕西、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成为大西安建设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的主力军。

纺织城和西安经开区见证了西安产业的发展变迁。

纺织城老工业区曾是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纺织基地,随着时代发展和传统纺织业的衰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纺织城的前景开始变得黯淡。近年来,西安市开始对纺织城老厂区全面改造,地铁1号线通往纺织城,灞河东岸建设起了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

1993年,西安经开区成立,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11年西安市级行政中心整体迁入西安经开区,使其作为“西安城市中枢+新兴产业高地”的复合优势得到集中展现。这块被习惯称为“北郊”的地方,现已聚集各类企业3.6万余家,正加快构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业、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加工业等8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时光荏苒,那些永载史册的瞬间,那些值得铭记的领航者,那些改革大潮下奋斗的身影,都为时代做出了精彩注解。

改革开放40年,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每一次变化都带给城市新的成长,也正是这种持续生长的力量让西安始终迸发着勃勃生机,以最奋进的姿态迎接新时代。

千年一跃,还看今朝。

大城筑梦

迎风远航谋新变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务实发展迎巨变,西安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

“跳出城墙思维”的西安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时代又赋予了西安新的机遇和使命。

更大的城市空间让西安担负更多国家发展使命。现在,西安城市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让西安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如今,西安确立了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和“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发展思路,形成“三轴三带多中心”的大西安空间架构。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让西安不断拓展“朋友圈”。沿海有的西安也有了,西安港打开了城市对外开放新窗口。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已超过1000列。今年5月,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复,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西安担当起陕西“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大力推进陕西自贸区西安区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陕西自贸区的核心区域,西安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自陕西自贸区挂牌以来,西安区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加快打造大西安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助力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日人才聚西安。西安深入实施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不断增强人才吸引力。截至12月2日,2018年落户西安的人口已突破73万人,本科以上占比超30.8%,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创新创业也正在成为助推西安发展的新动力。

更强的科技产业让西安的未来底气十足。西安“硬科技之都”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得以进一步释放。现在,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345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超过3000家,独角兽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更好的服务让西安越来越温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机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发扬“焦裕禄精神”和苦干实干的“铁人精神”,争做金牌“店小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的西安成了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和创业人温暖的家。截至12月2日,今年西安新登记市场主体已超48万户。

更多重量级会议和活动的举办让西安成为世界会客厅。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程序员节、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千年古都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更绿色的发展理念筑牢城市生态底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湖长制”在西安落地生根结果。今年西安新增生态水面4248亩,湿地8817亩。

“网红”西安,有名有实。今年前3季度,西安实现生产总值5884.31亿元,同比增长8.2%,时隔38年,西安生产总值再度入围全国城市20强。

2018,改革开放再出发,这是西安的回答。

新闻推荐

秦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研究项目成果发布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12月6日,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省发展改革委承办的秦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研究项目成果推广会在西安举行。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