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里“种出”新田园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五子富民”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王睿见习记者杨博文
“村里家家户户都办起了窑洞农家乐、窑洞民宿,祖祖辈辈居住的窑洞,没想到现在成了‘宝贝’。我家办的窑洞农家乐一年净收入近20万元。”10月23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街道刘家沟村59岁的村民胡宝全高兴地说。
刘家沟村地处五陵原,这里有9座帝陵,同时也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所辖秦汉新城的所在地。
在秦汉新城,一边是30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104平方公里都是遗址保护区的现实;一边是20万农业人口、15万亩耕地的现状。在遗址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在城市化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
“对于秦汉新城来说,这不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产业的改变,而是要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秦汉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杨占成表示。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今年10月,秦汉新城推出了面袋子、花房子、菜篮子、果盘子、老院子“五子富民”工程。
胡宝全的家就被纳入了“老院子”工程。“以前村子里家家门口都堆放着杂物,老窑洞渐渐没人住了。这两年村里环境大变样,到处都是绿树鲜花。村里人发展的心气足了,把自家的窑洞修整起来,搞起了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胡宝全说。
“我们正在对刘家沟村、怡魏村等村子从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提升。到2020年,这里将打造300家‘室外五千年,室内现代化’的高端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成为大西安市民休闲度假的‘老院子’。”秦汉新城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卫说,“刘家沟村的窑洞出名了!这还不算,村外130亩土地上办起了葡小淘原生态葡萄苑,村上还成立了郁珠葡萄专业合作社。”
2018年,秦汉新城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拿出25万元扶持“果盘子”基地建设。“我们村虽然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葡萄种植全国有名,但一直都是按照传统方式种植。去年我加入了郁珠葡萄专业合作社后,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全部施用有机肥,今年收成非常好。”秦汉新城严家沟村村民王刚说。
王刚站在自家的葡萄大棚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的大田种植方法,1亩地年产葡萄近3500公斤,1公斤只能卖6元。现在,用新技术、新方法种植葡萄,虽产量降低了,但质量提高了,1亩地年产2000公斤,1公斤就能卖40多元。“虽然有机肥成本比化肥高,但是种植收益更高,村里有好几家都来找我‘取经’。”王刚说。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如今,秦汉新城的农业升级工程全面展开——
以葡小淘原生态葡萄苑、严家沟一村一品示范村等为依托,建设时令水果生产、供应基地,到2020年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7.5万吨,成为大西安的“果盘子”;
以秦汉鲜花港等企业为依托,建成花卉苗木基地4万亩,交易市场4家,打造大西安绿化美化的“花房子”;
以农业农村部和陕西省、西安市各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为依托,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实现蔬菜供应四季不断,建成大西安的“菜篮子”;
以6.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依托,以定制模式,打造让市民放心的“面袋子”。
“我们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大都市里的新田园,使遗址、田园与城市有机融合,让人们在秦汉新城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秦汉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占文表示。
新闻推荐
近几日,市民金先生咳嗽得厉害,他以为是感冒了,去药店买了些药……谁知吃了好几天不见好转。急忙去医院,经医生仔细察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