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个亟待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访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专家郭卉
本报记者车喜韵
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面对日渐严峻的抗肺癌形势,11月20日,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郭卉。她说:“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症第一杀手’。有资料显示,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比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还多。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每年肺癌新发病例约为65万例,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100万。”
引发肺癌的“基因突变”
郭卉认为,肺癌是内因联合外因而导致的。如果患者本身基因不稳定,这时候再有外源性的环境污染、吸烟,或者慢阻肺等一些炎症的刺激,就会诱发基因突变的活化,诱导更多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癌变发生。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郭卉表示:“肺癌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里面还分为肺腺癌和肺鳞癌。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晚期肺癌的治疗策略也越来越丰富,化学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肺癌个体化治疗选择。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取得巨大成功,为一部分基因突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肺癌患者接受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标准模式。检测到“驱动基因”呈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并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里断粮“饿死”肿瘤
患者能够找到“驱动基因”,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那些无“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又该何去何从呢?传统“单纯化疗”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非常大,过去这类“驱动基因”呈阴性的患者生存质量都普遍偏低。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驱动基因”检测呈阴性的肺癌患者的治疗也打破了传统“单纯化疗”的局限性,针对“驱动基因”检测呈阴性的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也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郭卉特别呼吁肺癌患者别乱吃靶向药。她说:“靶向药物治疗是精准治疗,有相应基因突变,才能吃相应的靶向药。有些患者听到别人吃某种靶向药不错,自己也想办法买到此药吃,这会造成‘药不对靶’,不仅没疗效耽误治病,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巨大破坏作用。应该吃什么样的靶向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郭卉表示,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现阶段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接受这类治疗的患者比例并不理想。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干预肿瘤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饿死”肿瘤、降低转移概率的效果。
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重拳出击,包括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在内的多款抗癌药已经被纳入医保可报销范围,使我国癌症患者大大受益。
郭卉说:“过去,由于靶向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医生和患者在对靶向药物的选择上往往有所顾虑,限制了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在,更多的创新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有利于帮助更多患者规范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新闻推荐
明年民办初中招生继续坚持“电脑派位+面谈” 坚决查处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
12月3日,西安市教育局下发关于严禁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的通知。明年西安市民办初中招生继续坚持“电脑派位+面谈”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