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的“板凳情怀” 咸东社区民警汪勇的工作法
一个小板凳,在民警汪勇眼中有特殊的意义。
“要能‘站得起’,更要能‘坐得下’。”他说,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小板凳更像是融入群众、沉入社区的“纽带”,“拎着小板凳进社区,与群众促膝长谈、拉家常,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身披戎装、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服务群众的民警,汪勇把工作当事业,把社区当家,把群众当亲人,收获了群众由衷的信任和爱戴。
献出真爱付出真情
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咸东社区,汪勇曾给自己制订过一个“万千百”计划: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
工作初期,群众对警察怀有抵触情绪,不信任、不配合,汪勇“进不了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但他毫不气馁,时刻激励自己,“群众工作掺不得半点假,人心都是肉长的,光说到群众心上,不行,唯有献出真爱,付出真情,才能与群众血浓于水地融合在一起。”
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原则:群众的事知道了不能装作不知道,听到了不能装作没听到,看到了不能装作没看到。他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大事当实事,上午能办的不拖到下午,当天能办的不隔夜办,真正做到了事不过夜、马上就办。他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六个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他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因病致贫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特殊关照服务,着力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实际困难。
智慧化的社区警务服务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何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始终是汪勇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过去,汪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主要采取腿勤、嘴勤、笔勤的办法,大力落实公安部“常住不缺失、新进不遗漏、特殊不脱管”的人口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纸质的原始台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纸质台账不便更新、不便保存、不便查询等劣势逐步显现,社区警务工作如果还停留在信息靠民警记、留存档案靠手写、重点人员管理单靠民警上门找等老旧的管理模式,信息就会成为一座座“孤岛”而无法共享,社区警务工作更难以提升。
为了破解“信息孤岛”,汪勇的工作方法变成了“脚板+平板”“传统+科技”的方式,实现了警务室有接入公安局域网的台式电脑,外出工作有“警务通”,随时采集、录入、传输信息。
他还绘制了社区平安示意图和民情示意图,依托“一标N识”工作,创新建立了社区警务“一点通”电子台账及工作平台,确保辖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
此外,汪勇借助多方力量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升级,整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科技,为群众提供智慧化的社区警务服务,努力让动态信息夯实基层基础,让信息化警务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改善了社区警务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了辖区安全指数和群众满意度。
本报记者宋雨晁阳
通讯员赵亮
我在派出所
新闻推荐
热点追踪 华商报昨报道“西安高铁寨小学校门口通道车乱停” 校门口断头路该谁管? 找了5部门 仍未有答案
交警经开大队:非市政道路,无执法权张家堡街办:非市政道路,涉及拆迁暂时没人管未央区教育局:学校属于未央区管辖,但这条路属于经...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