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哒的踏箩声
□杜书文
“咚哒、咚哒,咚哒、咚哒……”这是过去农村人磨面时一种踏箩的声音。
长期以来农村人磨面都是用手工面箩来箩面,那是用马尾编织成粗细不同的箩底、固定在圆形的薄木圈上而制成。由于这种面箩要一箩一箩地来回拉动,很费劲儿,时间长了往往累得箩面人胳膊酸痛。后来,为了提高箩面效率,减轻体力劳动,农村的能工巧匠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一种较为先进的磨面工具——踏箩。
踏箩是用双脚踩踏杠杆来拉动面箩,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磨面效率。过去,西安郊区农村、城中村以及关中其他地区,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磨面工具。在华州农村的老家,我就踏过这种踏箩。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家里为了生计,开了一个磨坊,专门以磨面卖面为生。由于磨面量大,用手工箩面费时费力,于是便请村里的巧匠师傅安装了一个踏箩。踏箩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首先,用木板或砖砌起一个一面开口的大约8尺到1丈长的面柜,柜中设一隔档,一边落下面,一边落下麸子。柜里面用绳子吊起一个长方形大面箩,箩的一头,用杠杆连接在柜子外面。再做一个横的长方框形的拉杆,与柜子里面的面箩固定起来。再在外面杠杆上竖起一根木桩,把外面的横拉杆支撑起来,在横拉杆上固定两个档杆,中间竖一个木桩,另一个竖杠下端,装上左右两个脚踏,脚踏的轴放进刻好的石头凹槽中。踏箩人坐在凳子上,只要踩踏脚踏,横杆带动面箩,来回碰撞木桩,发出咚哒咚哒的响声。随着面箩的来回碰撞震动,面粉便如雪花般落在面柜子里边。待面粉箩完后,只踏一下左边的脚踏,麦麸就倒入了面柜隔档的另一端。再在磨盘上揽一簸箕面倒进去箩,如此反复。这样一箩一箩地蹬踏,不仅省力,也提高了箩面速度。
由于踏箩并不费力气,一放学,大人有时便吆喝着让我们这些孩子也上磨坊,帮着踏箩,这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项程式化的家庭生计劳作。为了更舒服一些,家人还在头顶的房梁上吊两根像秋千一样的绳子,拴上秋千板(或竹筒),踏箩人两个胳膊可以放在秋千板上,一边唱着秦腔,一边踏着脚踏,很是惬意舒服。
后来有了机器磨面,农村人就不用人力磨面了。踏箩——这个历史的遗物,自然进了民俗博物馆了。
新闻推荐
昨日,在租住房里,环卫工李剑拿出自己的散文诗集给记者看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华商报讯(记者蒲阳摄影陈团结)“如果,你思念我,望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