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写的“人”字刻在心里 大型话剧《柳青》观后
安忍
由西安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柳青》自公演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我是该剧的督导员,唐栋先生的剧本拿出来以后,我第一时间就拜读过,并第一时间点赞。现在的二度舞台呈现,导演付勇凡先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使作品的精神内容得到突出而鲜明地升华。
观看该剧,不禁使人联想到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如半亩方塘的清水,作家柳青笔下的《创业史》究竟从何而来?显然源于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的活水。但是,该剧并没有把创作的旨趣,聚焦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面,而是以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为依托,启示我们,作为作家、艺术家,首先应该是把大写的“人”字刻在心里。
著名作家周作人在其《人的文学》中提出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柳青对这句话有其更为独到的见解,即文学当然是以人为描写对象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家必须是一个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话剧《柳青》让观众所观照的,就是柳青这棵青青之柳,是如何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的。该剧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主人公柳青由一个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关中农民的人生经历,展示了柳青的自我意识不断净化的过程、思想境界持续提升的过程、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深化的过程、心灵渐次完善的过程。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群众怀抱中成长起来的柳青形象,是该剧在艺术上最具有审美价值之所在,也是该剧的重要收获。如果说,柳青居住皇甫村深入生活,仅仅是为了创作《创业史》,那么,《创业史》第一部出版后,话剧所表达的意味就应该完成了。可是,话剧还继续描写了柳青在以后那个特殊年月受冲击的情节。如果我们能够从柳青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角度来审视它,就会发现,不管是在何种境况下,柳青都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表现出铮铮骨气,这正是他在完成了农民立场的转换之后,不改初心、守望真理的表现。
主人公柳青的精神演化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次推进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创作实践,使柳青深刻地认识到,要完成这部巨著的创作任务,自己必须像个农民,必须化身于农民之中,走进农民的心灵里。于是,他开始从外表改变自己。我们看到,他出场时,叼着烟斗,头戴礼帽,架一副金丝眼镜,穿十分洋气的米黄色背带裤。此后,他完全变了样,披上了对襟褂子,穿的是绾裆裤、圆口布鞋,头顶旧草帽,一根长杆旱烟锅插在裤腰后。在举止行为上,他归还了借来的猎枪,改掉了喜好打猎的习惯;学着像农民那样,圪蹴着说话;辞掉了按规定配给他的勤务员和小汽车。当然,他的这个变化,就像剧中人物王三所说的——“外皮一样,瓤子不一样。”外表像个农民,只是柳青从情感上、精神上贴近农民的开始。他的进一步变化,是体现在庸常生活的“向下”意识上。农民吃野菜,他便把从老家陕北带来的土豆送给农民,自己也吃野菜。农民住土坯房,他又把家搬到皇甫村的土庙里,以便接近农民。农民拾牛粪,他也不嫌牛粪脏。颇具戏剧性的是,他在农贸市场上向农民学习捏码子,实际上就是在努力地掌握农民特定的语言、特定的精神交流方式。这样,他就不仅仅是像个农民,而自身就是个农民了。他的农民身份的彻底确立,是其农民人格的最终形成,即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农民的事包揽在自己身上,毫无私心地与农民一起创业。他把《创业史》一万六千元稿费,一分不留地捐献给皇甫村,就是他高大人格的具体体现。
柳青的精神演化,主要是在自身融入农民生活的过程中完成的,同时,主创人员还别具匠心地为柳青设置了3个对立面人物,对柳青的形象塑造起到了有力的陪衬作用。一个是其妻马葳。马葳和柳青之间,是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冲突。马葳作为家庭主妇,主内、顾家,表现的多为血缘纽带下的自然情感。柳青作为作家,精神是向外的,趋向于社会的,表现的多为时代感驱使下的大众情愫、家国情怀。精神境界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致使马葳一而再再而三地想与柳青谈谈。有趣的是,要谈什么,柳青心知肚明,却总在夫妻情感的遮掩之下予以回避。令人动情的是,待马葳辞世之后,他幡然悔悟,竟想到要同马葳谈谈,但为时已晚。从马葳想同他谈谈,到他想同马葳谈谈,人物情感的翻转变化,感人至深,颇具韵味。另一个是文学爱好者黄文海。黄文海同柳青的精神差异,集中表现在对文学的认识上。柳青偶遇黄文海,好有一比,前者就像宏深的大海,后者犹如清浅的水池。黄文海的轻浮、浅薄,与柳青的深沉、真诚,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创作的作品,哪个是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水,哪个是从血管里淌出来的血,泾渭分明。这一情节设置暗示观众,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庄稼是从肥沃的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样,是脚踏实地、由一个大写的灵魂外化出来的。黄文海是个小人,柳青那么真诚地待他,他却陷柳青于不义,显然与他的渺小人格有关。经由黄文海这个人物形象,使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柳青,了解柳青的创作,理解柳青在生活中实现精神教化的行为动机。还有一个是老战友韩健。柳青和韩健这两个人,其分歧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是像柳青那样,坚持实事求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还是像韩健那样,遇事脱离实际,见风使舵,投机官场?作品通过二人的几次交道,使人物性格活脱而出。在作品中,有一件道具,即那件当年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大衣,就颇具意味。那原本是韩健送给好友柳青的战利品,后来俩人见面,韩健还曾经以开玩笑的方式试图索回,被柳青笑拒。可是,后来俩人都进了牛棚,当柳青要拿这件大衣为韩健御风防寒的时候,韩健竟因此物与日本人有关,怕遭政治牵连而否认此物是自己的。一件小事,不同人格,不言自明。上述三个人物,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有力地衬托出柳青着眼于下、融入群众、走进群众心中的崇高理念。
柳青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话剧塑造的柳青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不无审美价值。柳青精神将随着话剧《柳青》的演出,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新的光彩。
新闻推荐
11月29日16时,中石油西气东输甘陕管理处西二线高陵分输压气站为西安市秦华天然气有限公司供气扩能改造工程正式投产,将为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