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西迁精神”召唤 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管晓宏

西安晚报 2018-11-13 04:54 大字

管晓宏

“国家建设初期,百废待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胸怀大志,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从沿海和大城市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到我们国家西部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在西部建立起一所所国家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基地,彻底改变了工业、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格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管晓宏说,这就是西迁人、“西迁精神”所代表的胸怀大局、无私忘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记者了解到,管晓宏院士生于四川,长于陕西,198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西安,任教于西安交大。他说,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得益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培养,西安交大师生薪火相传的“西迁精神”激励他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

“交通大学从黄埔江畔,西迁到古城西安的传奇故事,我上幼儿园时就听父母讲过,西迁人在祖国大西北建设的这所名校,是我儿时就向往的地方。”管晓宏院士介绍,因为历史原因,他只上过四年小学和一年半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没有进过中学的校门。自学完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数理化课程,还初步自修了微积分、理论力学、电工学等大学课程。1977年恢复高考,管晓宏考上清华大学。“1985年研究生毕业,当得知西安交大要大力发展我正在从事的前沿研究,我没有留北京,也没有到沿海,而是选择到西安交大任教。母校清华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得知我要回西安工作,都非常支持我,鼓励我为建设祖国大西北建功立业。”管晓宏表示,清华大学一贯鼓励毕业生、校友们到西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管晓宏院士说,初到西安交大任教时,他所在的相关学科,云集了众多享有盛誉的西迁老教师,黄席椿、沈尚贤、蒋大宗、胡保生、万百五、罗晋生、郑守淇,这些在教科书和文献里看到的名字,突然间成了近在咫尺的先生,“当我走近他们,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了解到他们每个人非同寻常的家世和经历,又都是交大西迁大军中的中坚力量,对他们更是敬由心生。”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西迁的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高瞻远瞩,决定尽快创建完整的电子信息学科群,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1958年,交大无线电工程系成立,迅速建设起一批新兴的电子信息学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包括七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我所在的系统工程研究所,胡保生、万百五两位教授都是我国自动化和系统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们西迁的故事也是感人至深,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生境界和崇高追求。”管晓宏表示,与西迁人成为同事之后,他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到美国攻读博士,西迁的前辈们全力支持管晓宏并嘱咐他早日学成回校,报效祖国。

“西部的教育科技发展还迫切需要支援,作为一名祖国培养的知识分子,我必须要把我的研究应用在祖国大地上,西迁前辈的崇高风范强烈召唤着我,我选择了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发展,从国外深造完成后,选择回到西安交大任教。”管晓宏院士表示,“西迁精神”不仅属于西安交大,更是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为国为民奉献。“我们这一代人,担负着承上启下,传承‘西迁精神’的重任,任重而道远,希望青年学子能够在实践中践行‘西迁精神’,继续传承‘西迁精神’。”

新闻推荐

西安市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事故 和扬尘污染“零容忍”

本报讯(记者赵辉见习记者郭旭)11月12日上午,西安市建筑施工领域“攻坚执法、治污减霾、扫黑除恶”集中推进会暨文明工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