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奋斗铸造大国重器 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三秦学者”创新团队

陕西日报 2018-10-29 06:28 大字

本报记者李龙飞

一束激光迸发,投射到钢铁连铸水力学模型测试平台的钢水模拟箱里。在平台外的控制室中,创新团队青年骨干高琦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控制平台运行,获取各种参数。

10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东元路的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的高品质特殊钢连铸技术创新工程实验室,看到“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紧张工作的场景。

连续铸钢是轧钢及后续钢铁生产的基础,被称为钢铁生产流程的“咽喉”工序。连铸钢坯如果有质量缺陷,会影响后面所有产品的质量。精准控制1500多摄氏度的高温钢液冷却,形成常温铸坯,这对连铸装备技术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极大挑战。

为了解决连铸生产中的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成立了“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以连续铸钢核心工艺技术和装备为主攻方向,着力研究板坯、方坯、圆坯、异型坯连铸的总体工艺技术、前沿装备技术和智能化连铸生产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原为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是面向冶金、重型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综合性装备技术研发、设计与工程总承包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而创建于1956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型机械研究所是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的前身,地处沈阳,1961年迁到西安。“那时候,科研工作者要搬砖、挑水、建楼,先工作后生活。”听30多年前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老员工的讲述,让58岁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进春印象深刻。

2015年,黄进春在伊朗穆巴拉克钢铁厂现场指导出口设备安装。他和同事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对生活和饮食都很不习惯。为了保证项目进展,他强忍身体的不适,咬牙硬挺。回国后,他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如今,他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不断取得优秀成果。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设计的连铸机获得了伊朗人的称赞:“我们以往只相信欧洲的技术和设备。现在,中国的连铸机达到了同等技术水平!”

团队成员、我国“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杨拉道曾全程参与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一、二期板坯连铸项目的联合设计、技术谈判、技术培训等工作,先后担任多项国家连铸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大型成套装备研发设计项目负责人。他和团队成员一道,建设了陕西省大型板坯连铸成套技术装备产业化基地、高品质特殊钢连铸技术创新工程实验室、云技术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周期大幅缩短。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开展,让创新团队成员备受鼓舞。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冶金装备研究所所长刘赵卫说:“我们的团队里,有为建设祖国而归国的华侨,也有改革开放之初就投身建设大潮的科研工作者,更有众多为我国钢铁事业由大到强而奉献青春的年轻一代。在团队中,爱国奋斗精神代代相传。针对我国钢铁行业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我们要从原始创新开始,创造一批新的专利、行业标准、论文专著,助推我国钢铁生产水平提升。多年前,我们只能跟着国外企业走。而现在,我国的钢铁连铸技术完全可以同西马克、普锐特、达涅利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技术同台竞争。”

下一步,创新团队还将集中力量进行“智能连铸生产线”研发,通过云服务器,全程监测厂家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板坯质量判定、动态二冷水控制、铸流跟踪。专家还可以第一时间根据各项数据进行预判和技术指导。

高琦说:“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拿起接力棒,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把创新团队发展好,创造更多的行业第一、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新闻推荐

首条智能步道亮相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本报记者毛毛10月24日,具备计步数、测心率、测反应时间、环境监测、人员流量统计、健身排名、个性化数据分析、科学健身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