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的性格

西安晚报 2018-10-20 00:00 大字

索云峰/摄

◎张彦梅

我非常庆幸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这个千年古都既古朴厚重又现代时尚。随处可见的仿古建筑,大街小巷的文物古迹,方方正正的古老城墙……总让人有时空穿梭之感。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就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在南门等车,每次等车时都会对青灰色的古城墙久久凝望,尤其在冬季,城墙更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势。在这肃杀的天气里,绘着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图案的灯笼被风吹斜,三角旗猎猎飞舞,城墙脚下,赳赳苍劲的秦腔嘶吼着,恍惚间听到城墙外千军万马袭来,马蹄、剑戈、战鼓铿锵作响……“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今天的城墙依然有着居高临下的气魄。那些试图攻打这座城市的入侵者该有多么绝望!每每做此一想,都会有一番慨叹与震撼。面对着这个已经拥有六百多年历史,作为一座完整严密的古代城市军事防御体系的古城墙,我无法平静面对。在这过往骤急的汽车喇叭声里,我还想倾听城墙崛起那低吟浑厚的吼声。

多少年了,城墙就那么静静地横亘在那里,但它却并不落寞。它的巍峨依然给着世人浮想联翩的猜度与感慨。

穿过南门城墙门洞,前行百余米右拐,在街西口矗立着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大字。牌楼两侧书有“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楹联,楹联中隐含着这条街上的两个重要地标——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关中书院。

如果说城墙最能彰显西安的性格底色,那么书院门就是西安最具风雅内涵的所在。

“书院门”,这条城墙根下的仿古步行街因街内的关中书院得名。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街道青石铺路,建筑古香古色。漫步前行,仿古的店铺在高大槐树的背后若隐若现。举目四望,两旁门店摆满了纸墨笔砚、书画字帖、陶埙铜器,店名也别具风雅,“轩”、“阁”、“斋”缱绻悠悠古风。整条街道虽店面摊位林立,却不闻吆喝叫卖声,顾客路过赏玩、咨询,也从不见店家强迫买卖。有些摊点临街而设,围观者众多,凑上前去,方知有民间书画家在泼墨书写、挥毫作画,皆落笔不凡。随便拣一间进去,玉器、毛笔与砚台、书法字画……总让人舍不得离开,凝视着眼前的一幅幅字画,尝试着走进作品的灵魂,哪怕获得几分心灵的共鸣或感动。就这样走走转转,刚才喧闹的心,顷刻归于平静。耳畔有埙音回环,深幽幽的苍茫。风掠过,树影婆娑,午后的阳光透过古藤、槐树的叶子照着过往的人们,无论年轻年长,都是面容温和,步履从容。走在这里,你会不自觉地文雅起来。

“关中书院”就凹在小街深处,明清建筑风格的牌楼古朴敦厚,书院虽不能随意参观,但门楼左右两侧的“崇文”、“尚德”四字依然能让我们触摸到书院文化的内涵。透过铁栏杆凝望,书院里进深狭长,古树参天,一派“深藏若虚”的超然。关中书院是明末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地方。他官至工部尚书。因于党阀斗争失败而辞官归乡。在故里,他讲学于此,从学者多达五千余人,声名大震而被誉为“关西夫子”,这里很快成为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术文化机构。后因冯从吾坚决反对宦官当权,宦官魏忠贤派人捣毁关中书院,冯从吾痛心疾首,饮恨而死。

在这里我最尊崇的是情怀和心志。因为这里是冯从吾和一群文化人开始他们文化远征的地方,他们躬行实践,高标独立。心怀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他们的人格力量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现在的关中书院是西安文理学院校区,继续秉承了教书育人的功能。一代代新人从这里起步,再继教书育人伟业,我想冯从吾看到一定会很欣慰吧。再往前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如果你更想近距离探究长安,那么这些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将带着遥远的温度引领你领略历史的宏大。

走走停停,已近黄昏,迎着淡淡霞光,双脚轻轻地落在那一块块历经了岁月洗礼的青灰石砖上,呼吸着这座古城悠远迷人的气息,翘首看一眼城墙,打量一下书院门,或许因为这里曾经帝王风云叱咤,文人文采激扬,也或许因为西安千年的崇文尚武,才构建出了这个古老城市浑厚风雅的独特精神内核!这也许就是这座古都的性格魅力吧。

新闻推荐

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 获“中国版权金奖”

本报讯(记者孙欢)1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在苏州隆重举行,颁奖仪式上,西安电视剧版权...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