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电子管收音机 图文 许双福

济宁日报 2018-09-28 08:31 大字

电子管,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他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和最值钱的,恐怕就是电子管收音机了,而且,还是家里的标志性摆设。在人们家里,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收音机,而且,多数人家,还要在机盒上盖块漂亮的花布或者钩织物。可见,人们对电子管收音机是多么的爱惜。

我第一次看到电子管收音机,是在1969年的冬天。那时我不满七岁,父亲回老家内蒙古赤峰接我来到北京。父亲从军,母亲要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当我们姊妹出生断奶后,就送回姥姥那里,由姥姥家人带看我们。到了上学或上幼儿园的年龄了,父母再将我们接到部队。

进了家门,我看到了一部木头盒子,一层浅色的金丝绒布,盒子右上角还有个小窗口,我很是奇怪。母亲告诉我,这是电子管收音机。当我听到收音机里面传出来的声音,特别的纳闷,一个小盒子里还能坐个人,还能在里面唱歌,唱戏?

那年代,收音机播放的多是新闻、样板戏。父母不在家时,我就把收音机挪出来一点儿,趴在后面往里看,几根玻璃管包裹着红丝,看不见有人,那为什么还能发出人的声音来呢。右上角的小窗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是,调台时玻璃窗户在闪烁,跟舞台映幕一样,扇形的窗户拨得越大声音越清晰。每天早晨父母起床,就听新闻节目,晚上听样板戏,听收音机是人们几乎全部的业余文化生活。

慢慢长大,单田芳的《岳飞传》、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都是从这个小木头盒子听到的。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晶体管的出现,电子管收音机慢慢地销声匿迹。因为它的体积过大,过于笨重,不便携带。科技进步后浪推前浪,伴随我整个童年的电子管收音机,似乎一夜之间就不见了。

看着家中一直没舍得扔的电子管收音机,从北京到湖北,再到西安,近半个世纪过去,它都成了“文物”。但无论它将成为什么,看到它就格外的亲切,就想起伴随我的美好岁月。它已不再发声,我已两鬓斑白,情却依旧,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回响。

这台电子管收音机,是家里的第二台。最早的那一台,老家的叔叔要去了。这台是父亲在北京公主坟商场购买的,随着技术的提高,做工更细致些。

儿时的记忆和一些习惯的养成,会伴随人的一生。时至今日,闲暇时我总是要打开收音机听一听,诸如拖地、洗衣服、洗澡、做饭、在车里等人,我都要打开收音机,手忙着不能让耳朵闲着。这习惯成了我的自然而然,丰裕我的心灵,充盈我的精神世界。

图为购于1973年的电子管收音机

新闻推荐

充分履行监管职能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吕强

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理解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大数据时代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理念,有效提高了在食...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