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军民融合 从“单打独斗”转为“集团作战”
在军民融合领域,一些已经进入行业却缺乏经验的军民融合企业面临着许多难题,兜兜转转找不到门路,提高了成本,错失了市场,浪费了机遇。西安市围绕企业所需,全力打造军民协同创新、需求良好对接、资源共享共赢的良性格局。
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曾成功生产出世界上最轻金属材料“镁锂合金”。很难想象在几年之前,这项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航空创新创业项目推介会上,基地为四方公司与材料专家柴东朗教授牵线搭桥,为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双方在西安航空基地建设了四方新材料园,成功将镁锂合金实现了产业化。如今,该材料已经大量应用在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上,成为了军民领域的“香饽饽”。
据了解,航空基地设立了军民融合咨询服务办公室,常态性组织召开军民融合企业交流座谈会,举办航空高科技创新论坛,搭建多层次沟通桥梁。完善扩建军民融合成果展厅,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集中展示企业、产品和技术,促进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交流。邀请航空专家、央企领导,上门走访服务企业,在政策体系、设备能力、生产管理、市场趋势、风险研究等方面互通有无。与行业管理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共同举办专业培训,为近百家企业提供军品取证咨询认证服务。建立专项资金申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项目管理能力。
同时,构建技术高效转移平台,实现“产学研用”的高度结合,已经成为基地军民融合的常态化趋势。基地与西安各航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定期举办推介会,促进市场、资本、项目交流对接,推进知识产权联合转化。通过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多种模式,以“技术攻关+工程化中心+企业生产”的路子,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目前,区内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4%,创新成果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使装备研制生产基础能力大大增强。
不仅仅是产业分工体系建设,在产业配套体系共建、共用、共享方面,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了航空复合材料检测、航空模拟仿真等公共技术中心,协调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专用仪器设备等向园区企业开放,支持三角防务建设航空部件理化检测中心等切实举措,弥补了单个企业研发生产能力不足的短板,让区域军民融合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团作战”,为中小民营企业争取了更多生存空间,形成了和谐互生的航空产业分工配套“微循环”生态。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文/图记者康乔娜
新闻推荐
工业和民间投资增长明显 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 1-8月西安经济转型升级加快
本报讯(记者梁璠见习记者南江远)1至8月,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提高28.6%,工业投资增长31.7%……9月24日,市统计局...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