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 5万亩黑谷拓宽群众致富路

华商报 2018-09-21 02:31 大字

洋县是黑米的原产地,早在2100年前,该县范坝村一带的农民就已种植并食用黑米,经过历代人民的选育、培植,繁衍至今。2005年,洋县黑米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产品。但多年来,洋县黑米产业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规模小、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

“我们要彻底改变洋县有机产业“只见群星,不见皓月”的现状,努力把黑米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8年2月,在该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县长杜家才对黑米产业发展发出了动员令,亮出了承诺书。随即,一场聚力发展“黑产业”的攻坚战在洋州大地打响。

为扶持黑米产业快速发展,该县先后印发《洋县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实施意见》、《洋县黑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发展黑米产业作为全县五大脱贫产业之首,并从2018年起,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在黑米种植基地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商标申报和产销补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引导黑米种植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产销联盟和利益共同体,探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户)”以及“合作社+贫困户(种植户)”等生产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生产、入企务工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发展黑米产业增收致富。

按照统一规划,该县以9个平川镇(办)为重点,先期在每个镇(办)建立至少1个300亩以上示范片,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在2019年黑米种植面积达6到8万亩,2020年稳定在8到10万亩,培育发展黑米生产龙头企业8到10户,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同时,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加快基地建设,全力确保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占黑米种植面积的80%以上。

为使洋县黑米顺利对接大市场,该县及时建立完善了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周大黑物流等物流企业为农产品经营主体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共享等综合物流服务。并积极与一线大中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城市设立洋县名优地产品品牌示范店和展销专柜(区),奋力打通洋县黑米产品对外展销交易渠道。同时,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展“农商互联”,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黑米产品线上线下交易。

今年,该县已落实黑谷种植5万余亩,建立黑米种植示范片30余个,预计产量达2万吨,新增黑米加工生产线10个,在省内外新建洋县黑米(特产)店3个,洋县黑米及黑米酒、黑米醋、黑米茶、黑米巧克力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推动着全县产业扶贫工作迈向深入。杨国涛/文

新闻推荐

庭审时删除原告微信记录 因扰乱法庭秩序,被告公司股东被罚3000元

华商报讯(记者宁军实习记者于震)开庭质证中,被告公司股东在查看原告手机微信证据时,竟偷偷删除与案件有关的微信记录。因扰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