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 机械化代替了耕牛与麦客

西安日报 2018-09-13 05:00 大字

麦田、耕牛、麦客……是历史留给人们的浓浓关中印象。

40年前,耕牛是西安农民疼惜照顾的宝贝疙瘩,宰杀耕牛是万万不行的。人们在每年备耕时都会选牛买马,备战春耕。

40年后,牛不再是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农用机械的选购、维修,被称之为“铁牛”春耕忙。

与耕牛一同淡出历史舞台的还有行色匆匆的麦客,取而代之的是农机手,他们也被称为机械化麦客。正是机械化收割的实现,将全市“三夏”、“三秋”的作业时间从40年前的1个月缩短到现在的7—10天,“龙口夺粮”的紧张感也淡了很多。

高陵金旋农机合作社鱼全胡回忆说,“1979年那会,每年麦收时,麦客就会活跃在关中平原。由于小麦成熟的时间差异,麦客们会奔赴四川、河南等地,配合当地收割。一路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在西安‘三夏\’到来时返回,然后前往甘肃、青海,单程能够达到1500公里。”“不过干得再好,一天也就是1亩多地,比不上收割机这速度。”鱼全胡说:“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先进的福田雷沃收割机,动力强劲,过净率高,一个小时就能收割13到15亩地。”

鱼全胡从早上四五点开始收麦,在田里打转一天,少说能收个200亩地。比照起当年麦客的艰辛,确实轻松了不少,他说:“工具改变了,但我们对种粮的情感没有变。”

“有了最先进的收割机,以及农机通等GPS跨区作业仪,我们的作业能力就更强了,能去的地方更远了,现在农机合作社发展得很快,以我们高陵金璇农机为例,2013年成立时才5户人家,现如今迅速发展到200多户。”

市农林委农机处负责人沈建锋告诉记者,1978年,西安市小麦播种基本为人工撒种、畜力和人力播种,收获也以人工收割为主,极少数的机械也多是小马力、功能单一的手扶拖拉机和割晒机,全市小麦机收面积仅为1.74万亩,只占到小麦种植面积的0.68%。到了2017年,西安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5.6%,小麦机收262.37万亩,玉米机收205.68万亩,作业机械发展为高性能、多功能的精密耕种的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与时俱进,农机经营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农村出现了一批农机大户,特别是以小麦联合收获为代表的跨区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3.44亿元,是1978年农机经营收入317万元的424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4.3万千瓦,比1978年28万千瓦增长了9.1倍。同时,拖拉机从小型向大中型和微型两极发展,2017年全市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9275台,较1978年915台增长10.14倍。

新闻推荐

10余院士及全球学者西安探讨增材制造创新与发展

9月6日-8日,1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西安,在“2018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中外学者及全球产业精英围绕“...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