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西部文博会 家门口的文创大派对
民间工艺品记者 尚洪涛 摄湖南女书传人展示书法作品记者 尚洪涛 摄
今天,第九届西部文博会将落下帷幕了。为期四天的盛会,对古城市民来说,堪称家门口的文化产业“大派对”。在这里,市民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可以通过展台了解西部乃至东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风情,淘到心爱的文创产品,还可以品尝各地的美食。四天的文博会,让市民感慨享受了一次关于文化的大餐。
文物+创意本届展会最大的亮点
什么叫创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读。而在第九届西部文博会上,创意随处可见,特别是“文物+创意”成为了一大亮点。移动虚拟博物馆您听说过吗?考古现场,除了考古专家,又有几个人能亲自去感受一下?在B4展馆,一家公司设置的展厅里,通过沉浸式浏览体验系统,观众仿佛亲临考古现场,感受考古发掘,细细查看夯土的分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给这套系统起了个名字叫“虚拟空间传送门”,满足普通大众的“考古梦”——在“传送门”的传送下,观众将了解文物知识及文物背后的历史。除了这个让人一秒穿越的“传送门”,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了适合文物展出的“低反射夹层玻璃”,用这种玻璃展示文物,参观者可以看得更清晰。此外,还有可移动文物保护监测系统也在现场进行了推广。
文物给人一贯的感觉是“高冷”,通过文博会,很多人发现文物也可以很接地气。比如陕文投展区展示的葡萄花鸟纹香囊,原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的何家村,香囊采用陀螺的原理,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囊总能保持平衡,设计精巧,令人叫绝。华夏文创公司将其复仿为车内挂件,或者家里的装饰品,十分可爱,也是会场上最受欢迎的创意产品。
当严肃高冷的兵马俑戴着墨镜,“圪蹴”在板凳上端着一碗泡馍,会不会很“酷”?在西安展区,记者就看到了这种“卡哇伊”的兵马俑被印制在速食泡馍包装袋上,一位外地参展商很兴奋地说:“简直太可爱了!必须给儿子带几份回去!”记者注意到,除了泡馍,擀面皮、油泼辣子等包装袋上也有这么可爱的兵马俑,一看都是咱陕西的特产。
小众展品传承的是文化,更是历史
提到贵州省,很多人知道蜡染,却不知道何谓“枫香染”。作为蜡染的“孪生姐妹”,枫香染小众得多,只在黔南布依族及少量苗族村寨里流传。蜡染用刀刻,枫香染则用毛笔蘸枫香油作画,线条更流畅、细腻,花纹雅致古朴,近看如工笔画,远观似青花瓷。在文博会现场的贵州展区,记者就看到了正在用毛笔作画的朱先生,他告诉记者,枫香油取自枫香树,朱先生让妻子杨女士用手机拍照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取枫香油的过程,和取乳胶有几分类似。他说,枫香染被誉为“布依族不需要出土的文物”,历史并不算长,只有近两百年,但学习技艺的人很少。在布上作画完成后,再将画布置于染料中,染成靛蓝色。杨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此行带了不少枫香染的衣裙、靠枕、钱包等,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西安,展会开幕三天了,销量很不错。我们也很高兴,通过这次展会让更多西安人知道了我们的枫香染。”
如果说“枫香染”小众,那么记者在A馆见到的“女书”则更小众。据说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人存在的文字,是湖南江永女性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靠母亲传给女儿的自然方式,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语言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女书传人”胡美月告诉记者,古代女性不能读书识字,于是这些聪慧的女子就自创了一套文字用来交流,这些文字整体轮廓呈现长菱形,笔迹秀丽娟细,造型独特。现代人主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作为婚嫁礼物)、扇面、布帕、油纸伞上,传承千年文化,让后人知道还有一种文字专属于“女性”。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为聋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记首届“西安教育之星”获得者 、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 杨建科
杨建科和他的学生们。杨建科的头衔很多: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陕西第一本手语著作作者、陕西电视台双语新闻主...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