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明处致精微 ——《〈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评介
王宏印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活态”史诗之一。它不仅是柯尔克孜民族的百科全书、文学经典和精神象征,而且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登上世界文学、文化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史诗从19世纪中叶被记录下来便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开始其跨文化传播旅程。遗憾的是,这160余年的翻译传播状况,包括传播路径、翻译方式、流布范围、译本面貌等课题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西安外国语大学梁真惠教授的专著《〈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该著作29万字,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并入选“民族典籍翻译研究丛书”。
作者在研究过程和专著写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术创新态度、明显的创新点以及严谨的学风与规范的写作风格给人以深刻印象。作者从整理《玛纳斯》史诗的文本化过程、厘清各个唱本及其译本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该史诗的翻译传播史,清晰地勾勒出《玛纳斯》史诗在我国及西方主要国家翻译传播的认知地图,很有学术价值。作者着重对《玛纳斯》的三个重要英译本进行评析,认定亚瑟·哈图为学术翻译、瓦尔特·梅依为文学翻译、艾尔米拉·阔曲姆库勒克孜为文化翻译,并揭示出这三种不同翻译样态与特点是如何受制于译者的翻译动机、文化身份、职业身份及时代背景的。
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认为该研究很有新意,是典型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课题。北京师范大学郑海凌教授指出该书作者运用比较文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索史诗《玛纳斯》在英语世界翻译与传播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难度。作者有机地融合了民俗学的民族志诗学、阐释人类学的深度描写理论、影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引入“活态”文学翻译领域,填补了《玛纳斯》史诗综合翻译研究的空白。
该书作者出生并成长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国留学并接受正规的学术研究训练,熟悉比较文学与民族学研究方法。作者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尤其是“语内转写”这一新的理论概念,将罗曼·雅各布逊提出的经典“翻译类型”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此外,作者提出的《玛纳斯》翻译传播的完整性和实效性问题,发人深思。
总之,该著作立足学术前沿,创新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近年来民族典籍翻译研究领域一部难得的原创性著作。 (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靳鹏)由西安市拳击协会、西安秦士拳击俱乐部共同策划推出的“暑假行动”昨天在位于南二环铁通商务酒店的秦...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