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疼的八十年代

榆林日报 2018-08-21 01:27 大字

刘建坤

许多年先生作的《你大概不知道崔健的真面目》,也许是回忆改革开放伊始那个时代最好的文章之一。

文中提到在当年大陆的歌曲中崔健最先开始唱“我”。老崔首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共有150多个“我”。在那个时代老崔很牛,然而在当今“我”已很占上风的时代,他却再也牛不起来。我觉得他唱的那个“我”仍然是我,以国家、民族或社会为己任的我,而不是现在卿卿我我的我;是内在倔强、较真儿的“我”,而不是为了房子奔波苟且的“我”。

那时人们物质不富裕、社会却类似青春期的时代。老崔是一个时代的宠儿,也自然是代表那个时代的人物。青春在那个年代度过的人,自觉与否都会留下烙印。

那是改革开放叫得最响、一鼓作气的时代。威权不再高高在上,个性开始踊跃,但人们的饮食、穿着还比较一致,连时髦也是一茬一茬的整齐划一。那是社会思潮最迷茫也显幼稚却意气风发的时代。人们容易被激动却不易知为何。

那是一个不喊创新却方方面面随时在创新的时代。改革家、探索者辈出,虽然多数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知识分子的时代,文艺不需要特别扶持就空前繁荣,莫言、贾平凹,王朔、苏童,刘索拉、马健,陈凯歌、张艺谋……许多今时的大腕才刚刚走红,许多当时的风云人物现在已黯然失色。

那是一个走出去的时代。出走是不二的首选。北京、上海但凡有点出挑的人物争先恐后地奔向美国、日本、欧洲,放眼新世界。

那是一个迎进来的时代。书籍、歌曲,外资、洋人,都因不一样广受欢迎。

那是一个诗的时代,北岛、顾城、舒婷,大学校园最牛的就是在墙上贴上自己手写的现代诗歌。那是一个歌的时代,翻唱成名了一批人,港台的费翔、齐秦风靡一时,原创歌曲叙事传情比之现在是既大而硬。那是一个社会理性由怀疑到质疑的时代,社会情绪由迷茫到愤懑到呐喊的时代。

那是一个不活在当下而活在未来,没活在为“我”精算而已有了“我”的感觉的时代,因此那是一个崔健能共鸣青年人的时代。歌曲刚刚由莫须有的感情唱到了感觉,还未纠缠于欲望。老崔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歌,不是闲情偶寄、不是爱断情伤,甚至不是灵机一动,是从感觉上喊出来的,如针扎以后喊疼那般自然,却打动了无数同代人。他多次去北大演出,每次都是学子们的狂欢节;《一无所有》传到美国,陈丹青听了当场热泪盈眶、一言不发;王朔第一次听到《一块红布》说“都快哭了,写得太透了”;名叫闫凯艳的女大学生看了崔健西安演唱会后毅然退学,去考艺术学院,如今名叫闫妮;这场演唱会我也混进去了,全场看不到一个人坐着,走出去时我觉得喝十场酒也不如那刻醉得厉害。

时代走远,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疼存在的意义,他的歌自然失去了魅力——人们不再需要那种愤怒或曰反抗的力量。一年又一年,我越来越相信,他的歌和那种情绪已经一定附着在那个时代,留待同代人不断在“以后”品咂,却不能再重启辉煌。因为,老崔和那个时代的一批“启蒙者”,当时也是难料世事。

新闻推荐

“红色文化+旅游”促进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游客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本报记者李卫文\图照金景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