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 王彤:27G微创玻璃体手术将成未来主要的眼科手术方式

华商报 2018-08-19 03:10 大字

他们用青春在学习,用生命在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始终坚守,拯救病患义无反顾。在万家灯火、天伦之乐的背后,是无数医务人员的守护与付出;每一次医学技术的进步,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和对生命的敬重。

今天是中国首个医师节,“我为医者,我为生命代言”!“我为患者,我向医师们致敬”!

我是王彤,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眼五病区主任。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9年,我一直在一院眼科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大约为3万名患者带来光明。

我最擅长的是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主攻各种复杂眼后段疾病。

近15年来主要承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恢复和提高了万例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黄斑疾病和白内障等患者的视力。

王彤是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人选,西安市眼科学会委员,陕西省眼科学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得者。从医的每一天,王彤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2016年4月15日,中午12点20分,王彤门诊结束后刚走出诊室,一位护士急匆匆找到他,说来了一位眼部受伤的小患者。“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母亲拉着我,求我救救她女儿的眼睛。”两天前孩子不小心被烤肉签扎伤眼球,已看不见任何东西,之前被两家大医院拒收。经验告诉王彤,小女孩的眼睛已发生急性化脓性眼内炎,若不及时救治,不但会丧失视力,眼球都有可能不保。时间紧迫,王彤立即安排救治孩子,尽快手术。手术过程中,由于受伤眼角膜水肿,王彤无法清晰观察眼内组织结构,他凭经验和耐心在切除化脓的玻璃体后,一点点清除视网膜表面的脓苔,不留任何隐患。术后观察了一周,小女孩病情得到了控制,术后一个月视力恢复到0.4。敢于挑战难题,成功实施手术得益于王彤熟练的玻璃体切割术。

据王彤介绍,所谓玻璃体手术是指将手术器械深入眼球内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因为眼内结构精细复杂及此类疾病的复杂性,该类手术极具挑战性,迄今仍被认为是眼科风险比较高的高难度手术。

王彤表示,玻璃体占整个眼睛78%以上的体积,很多眼底疾患,如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杂视网膜脱离、严重眼外伤等,大多需要借助眼科玻璃体手术实现治疗目的。传统玻璃体手术因切口大、损伤重,术后患者多有较重的不适感。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玻璃体手术已经进入了微创时代,常规采用的一套25G(直径0.5毫米)玻璃体切割头,穿刺球结膜和巩膜建立三个创伤较小的通道,通过三个通道完成玻璃体切除术,过去许多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眼疾都能治愈。在发达国家眼科手术中,玻璃体手术的地位已仅次于白内障手术,成为第二位主要的眼科手术。“随着手术器械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23G(直径0.6毫米)、25G(直径0.5毫米)、27G(直径0.4毫米)相继用于临床,达到了免缝合目的,也使得手术创伤减小。”王彤说,相比较而言,27G玻璃体手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微创、免缝合,这使得医生手术时间比原来缩短1/2;患者恢复得更快,一般术后3天就可出院,且术源性散光小、术后炎症轻、患者舒适度高,较常规玻切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手术方式。

西安市第一医院大约在1993年开展此类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的医院,2010年第一医院顺应眼科手术精准化、个性化趋势,在省内率先引进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从医29年来王彤已经应用此类技术为7000多例患者带来光明。王彤提醒,玻璃体微创手术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进行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患者在选择手术时,一定要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生进行。华商报记者 王蓓

医声

用爱心和技术寻找光明

作为一名医生,深知患者的急患者的痛。只要我们以专业的技术为病人驱逐病痛,面对病人抱有爱心,真诚用心,富有同情心,乐于奉献,光明便近在眼前。

新闻推荐

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卫实习生谢蕊雷坤)8月17日,由归元玄奘文化促进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的首...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