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源豆腐消烦暑

西安日报 2018-08-13 05:15 大字

○益者三友

“日盛三伏暑气熏。”大暑前后,西安进入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间,人们在空调房里待的久了,仍感觉一身烦躁。周末闲暇,几位好友相约进秦岭,前往蓝田灞源避暑、品尝农家小吃。

灞源,顾名思义,为灞河的源头所在。灞河,古称滋水,为关中“八水绕长安”之一,曾经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灞源镇位于秦岭北麓,距蓝田县城城东约22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当年李先念、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革命和战斗,并创建了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蓝洛县政府人民革命红色政权,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

在灞源镇农家乐,一说起当地农家特色小吃,服务员便热情推荐灞源豆腐干。国人制作和食用豆腐的历史悠久,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宋代朱熹《素食诗》也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据媒体报道,灞源镇豆腐干老作坊最集中最著名的要数上村,全村167户人家,从事豆腐干生产的作坊近40户。据村民介绍,灞源豆腐以质量上乘远近闻名,原因有三:一是黄豆原材料出自农家所产,品质有保证。山区气温低,黄豆生长期为七八个月,每百斤黄豆只能生产五六十斤豆腐干;二是水源优质。由于处水之源头生于青山,为优质矿泉水;三是豆腐制作过程遵循传统,无添加剂。为提高生产效率,现在一些豆腐坊采用机器加工,但当地作坊仍坚持传统工艺,盛豆浆用的是木桶,点豆腐干用的是豆腐自身发酵的浆水,晾晒也用的是木栅。甘醇的滋水、传统的工艺,成就了这一乡村品牌,灞源豆腐以口感细腻、耐嚼无渣、筋道味长的特色,闻名西安城。

灞源豆腐干的制作更为讲究。在历经备料、磨浆、煮浆、凝固等程序后,还需将其加在包布上,加压成形,再把豆腐放入盐水中煮泡20多分钟。盐水煮泡环节非常重要,对豆腐干的成形、入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诗人司业孙在《咏菽乳》中写道:“青盐化液卤,烹煎适吾口。”也即描述这一工艺过程。经过这样反复煮泡和晾晒,最终才制作成可口的豆腐干。现在,当地村民除了向蓝田县城和西安供应豆腐干外,好多妇女也拉着架子车在灞源镇街道售卖,生意不错。

服务员端来一大盘切成丝的灞源豆腐干。夹起几根豆腐丝品尝,入口果然不同,劲道光滑、越嚼越香、回味悠长。想起清代诗人李调元这样赞美豆腐丝:“剁作银条垂缕骨,划为玉段载脂肥。”我们几人坐在灞河岸边,远处的秦岭巍峨俊秀,品尝着灞源豆腐,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美景美食当前,一身暑气全无。

新闻推荐

莲湖区汉城南路卫生问题已经整改

8月8日,“小8跑街”栏目关注了西安市莲湖区汉城南路存在的路面油污、下水井四周有泔水等卫生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土门街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