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古人一样优雅过夏天

济南日报 2018-07-31 11:40 大字

□颜 婧

明代仇英《竹梧消夏图》展示了古人于山水之间消暑的别样情趣。

现在已进入最热的“二伏”。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而古人过伏要吃热汤面以发汗,而如今人们更喜欢吃凉面,真正实现体感降温。古人过夏天,不仅是轻衣冷食有“凉”方,更是将文人雅趣融进了日常生活中,优雅地对抗酷暑……

户外降温妙法:

架凉棚赏荷花

盛夏到来时,倘若有个小园别业,亲近一下自然,定会清爽宜人。清朝皇帝的生活范围基本被局限在紫禁城中,连御花园都小而袖珍。每到夏日,皇帝都会携大臣到避暑山庄小住。在纪晓岚眼里,这里“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入画”,可见其迷人。

若没有小园别业,只要有了植物,在家中也可营造出自己的“避暑胜地”——那便是凉棚。凉棚也为好友相聚提供了场地,据唐代《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当时盛行“凉亭雅集”,长安城的富裕之家“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

明代文人李渔可谓是“生活达人”,在《闲情偶寄》也分享过自己的避暑方法——夏日炎热,不妨种种荷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西安夏天经常逼近40摄氏度,同样是夏日赏荷,素有佛学修养的王维又别有一番光景,正所谓“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在他平静的精神世界里,仿佛都看得到轻盈小舟划过湖面时轻轻漾开的涟漪。好友对饮,荷花飘香,繁杂的事情都被这四面的荷花隔离开来。

文豪们的夏日食方:

竹筒饭和“槐叶冷淘”

今天喜吃凉面,四川凉面、陕西米皮、麻酱凉面、麻辣凉面,应有尽有。古代最出名的冷面叫作“槐叶冷淘”,它是把槐叶(成汁掺入面中,煮熟过水按照口味浇上卤子而成。“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杜甫便记录了品面的过程:夹起来,“碧鲜俱照箸”,青亮的绿色映衬着筷子,让人食欲大增,只叫人“加餐愁欲无”(《槐叶冷淘》)。到了宋代,美食家苏轼更是直接贡献出一种独特的“坡仙法”,并将独创菜品命名为“翠缕冷淘”。《事林广记》详细记录了苏东坡的私家菜谱:“槐蕊采新嫩者,研取自然汁,依常法搜面,倍加揉搦。然后薄捏缕切,以急火沦汤煮之。候熟,投冷水漉过,随意合汁浇供,味既甘美,色亦青碧。”

吃够了主食,不妨来点水果甜品。从周代起,我国就有藏冰、取冰、用冰的传统了。唐代的冰是身份的象征,达官贵人才能“赐冰满碗沉朱实”(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碧碗敲冰分蔗浆”(唐彦谦《叙别》),喝两口“冰寒郢水醪”(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吃着冰镇水果,喝着冰镇甘蔗汁,品品冰镇郢州黄酒,在水阁中纳凉。

古人也早就发明出了牛奶冰淇淋。有一种称为“酥”的冰冻奶制品,经过滴酥或者点酥这样一道类似现代打冰淇淋或者蛋糕裱花的工序,做成山的模样。

唐代贮冰成本高昂,越到后代,冰就越便宜,好吃的也就越多。去北宋的汴京逛个夜市,一路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吃令人眼花缭乱,砂糖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南宋还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乳糖真雪,冰酪也更为普及,应有尽有。

家中雅趣:巧做“活花屏”读书纳凉观景

战胜夏天最大的法门是什么?或许是冷饮,或许是凉风,但境界最高的一定是自己的心。

颇负盛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里写道,作者的妻子芸娘将四五寸长的树枝编成矮凳子的模样,中空,在里面编上竹子,底部再放上盆栽的植物,让其顺着竹子和木枝生长,可以随意移动。屏风古代家家都有,但“活花屏”仅此一家。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生活情趣,日子就能过得优雅舒畅,引人艳羡。

在家中避暑,读书也是好选择。叶梦得是南宋时人,他有本书就叫作《避暑录话》。致仕离开官场后,他每日书酒自娱。“读书避暑,固是佳话。况有佳酿,万事皆休。”唐人戎昱有一首诗讲纳凉,纳凉观景的同时“小酒入诗篇”,一直坐到夜晚繁星之时,也是兴到情到,自在潇洒。读书之余,尚可弹弹琴,南朝徐陵《逐凉》诗也曾提到,“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

当然,最神妙的还是那些什么都不做,就能“心静自然凉”的人了,这类人往往是禅修之人,或者具备极高的修养与品格,能够“忽视”外在的困难,以精神来抵御酷暑。这也就是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所谓的“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新闻推荐

乐华城·乐华欢乐世界三伏天情系一线民警

阳光讯(记者陈秋社)7月27日,西安乐华城·乐华欢乐世界将夏日清凉送到了泾河新城执勤民警手中,希望一线民警在为区域保驾护航...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