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走近40家瞪羚企业 做好路桥健康的守护者

陕西日报 2018-07-30 07:12 大字

中交瑞通自主研发的沥青路面辅助养护车正在作业。本报记者侯燕妮摄

本报记者 侯燕妮 实习生 霍潇

7月24日,在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中交一公院)科技产业园区里,记者看见了一辆造型特别的车。据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瑞通)董事长孙洪利介绍,这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沥青路面辅助养护车,该车辆由行驶系统、动力系统、微波辐射系统及整形碾压系统组成。在这台设备的支撑下,沥青路面无损温再生修补技术能实现在15分钟内修补好沥青路面的局部病害。

基础工程设施也像人一样会老化,也会得疑难杂症。然而,传统的修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对城市交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解决市场“痛点”,中交瑞通研发出沥青路面无损温再生修补技术。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这项技术不需要切割破损路面再填料压平,而是在原有路面喷洒特殊的无损温再生剂,再利用沥青路面辅助养护车的微波辅助渗透功能作用于病害处,使路面快速软化,实现沥青和石料表面的剥离;再生剂中的沥青还原成分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就地恢复混合料的整体性能,最后对路面进行就地碾压整形后便可开放交通。无损温再生剂如创可贴一样,对公路的“伤口”可实现紧急处理。

“沥青路面无损温再生修补技术具有绿色、低碳以及可持续性使用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废料100%再利用,实现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目标。”孙洪利说,这项创新性技术获得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奖,已在广西岑兴高速公路、西安富源五路等公路投入使用。

这只是中交瑞通众多专利技术中的一项。

孙洪利认为,我国的公路建设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基本满足社会需求,要建设科学的综合交通体系,要成为交通强国,都需要高质量的公路养护技术支撑。

中交瑞通是中交一公院的全资子公司,在20多年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该公司一直把创新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目前,该公司参与研发的人员有80余人,专职研发人员40余人,每年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生产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以“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为思路,该公司形成了以“沥盾”品牌为主的各类技术创新产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两项、二等奖1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其中,多色“沥盾”封层是公司主打产品之一,也可称之为彩色抗滑磨耗层技术。该技术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多种高分子聚合物复配的多色沥盾封层树脂胶与多色沥盾封层骨料,通过层铺或拌和工艺摊铺到市政道路、公路等铺面表面,形成具有防水、抗滑、警示、改变路容作用的多色封层技术。多色“沥盾”封层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西安高新区唐延路与沣惠南路非机动车道铺装工程,供行人、非机动车行驶使用,以环保绿色为主色,增强视觉体验,与西安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遥相呼应,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

中交瑞通研发的有机环保型融雪剂,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路面。相比于撒盐的传统融雪方式,该产品不含钠离子,避免了对钢铁、混凝土的破坏,同时也起到了滋养植物、持续消融冰雪的作用,极大地减少了公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建和服役的工程基础安全防护领域疑难急险的病害,6月2日,由中交一公院与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团队共建的“互联网+工程医院”新型技术转移平台——坝道工程医院中交分院在西安成立。这是一个“体检在现场、诊断在云端、专家在全球、服务在身边”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工程设施体检、诊断、修复、抢险综合服务平台。

这个好消息为中交瑞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此次合作,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在工程安全领域和国内同行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交瑞通紧抓机遇,建立公路智能化设计与养护分析平台,通过传感器数据,可检测道路的实时动态,并根据可视化数据采取防范措施。传统修复产业与智能化平台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如同医生一样,在大病发生前将病情控制住,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治疗成本。”孙洪利说。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交瑞通积极参与制定公路养护行业标准规范,其中国家规范8条,地方规范15条,以引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该公司提出的长周期综合养护总承包模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服务,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目前,中交瑞通的技术除了在全国各省(区、市)得到应用外,还在中亚及非洲部分地区进行技术服务,让中国公路养护技术走出国门。

新闻推荐

西安市高中生业余 足球冠军赛8月开战

本报讯(记者王瑞)2018西安市高中生业余足球冠军赛将于8月6日开战,本次赛事以“踢”动仲夏,向青春致敬为主题,旨在为高中足...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