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69岁老人手工制琴50余年 怕手艺失传 想多收几个徒弟

三秦都市报 2018-07-22 03:21 大字

刘红孝制作的乐器被众多“粉丝”收藏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进入三伏,天气越来越热,刘红孝也一天比一天起得早。趁着早上凉快,他得抓紧时间多干会活。刘红孝是个手艺人,大半辈子都在从事手工制琴,在西安市都城隍庙附近制琴修琴已有十几年了。旁人见他一把年纪还坚持接活都打趣他“不会享福”。可对于刘红孝来说,跟传统乐器打了一辈子交道,让他放下还真有些舍不得。他打算培养上几个接班人再“退休”。

69岁的刘红孝从事手工制作二胡、板胡等传统乐器已有50余年。数十年的潜心钻研不仅练就了一把好手艺,还在业内积攒了良好口碑。如今,常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找他制琴,部分作品还走出国门,被日本、美国等地的买家收藏。

昨天,三秦都市报记者见到刘红孝时,老人正在维修一把多年前亲手制作的二胡。“这么多年了,很多人用过我做的琴后都把我当朋友,琴有了磨损或哪里需要维修,就第一时间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自己做的东西,自己最了解,修起来顺手。”

“机器一天做好多把,我手工做一把琴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但说起琴的品质,刘红孝话锋一转,语气得意起来,“经过手工打磨的琴手感更好,用起来也更‘趁手\’。”他称,手工制琴可以根据人的手掌大小、个子高低量身制作,机器则一个模子从头做到尾,二者的使用感受有相当大的差异。

做了几十年的琴,刘红孝早已成了这一行的“专家”,还被评为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他说,自己之所以年近古稀还在坚持,一是爱好,二是想担起非遗传承人这份责任来,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可惜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对此不感兴趣。

他向记者介绍,这个过程听起来艰难又漫长,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像我2000年来了西安,随后成立了工作室,现在时间相对自由,经济上也早已不愁吃喝。”他说,现在唯一的心病,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我就想趁自己还能干得动,赶紧带几个徒弟出来。”刘红孝说。

本报记者张晴悦 

新闻推荐

西安西二环一冷库昨起火 一周内本报报道6起火灾

火灾现场浓烟滚滚本报记者葛兰摄消防车集结待命长臂消防车灭火▲消防人员架设消防云梯接触起火点...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