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侧记

三秦都市报 2018-07-21 05:35 大字

青年教师、市级教学能手王谨的教学全过程评优课

顾保卫老师的顾保卫老师的《《大唐文化选讲大唐文化选讲》》讲座讲座

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公开课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公开课

初中英语教研组初中英语教研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集中研讨集中研讨

在新城区有一所学校,秉持着“强校必先强师”的理念,学校教研室坚持立足校情、着眼长远,多角度,多层次,扎扎实实抓落实,一丝不苟抓细节,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显著,让教师通过专业发展而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所学校就是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

特色校本教材 让教师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坐落在大明宫文化遗址公园内,也是公园对外的文化窗口、“西安的名片”。为此,学校教研室决定把“大唐系列文化”定为一个阶段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对“大唐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开发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像刘倩老师的《大唐的佛学文化》、张梅老师的《唐代服饰》、郭铁勇老师的《大唐文化的传播》、王谨、张爱霞老师的《唐风唐韵》、张建会老师的《世界文化名人——玄奘》、赫晨老师的《唐代的科举制度》、佟静老师的《走进李白》、魏荣老师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张波老师的《走进诗鬼李贺》等课程正在开发当中,顾保卫老师的《大唐文化选讲》已开发完成,现在正给高二年级上校本课程。很多教师反映,从资料的搜集到教材的编写,自己收获很大,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认识的转变,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新课改要求的适应。

阅读工程 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为了丰富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教研室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为教师订购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或刊物,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期末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交流读书的收获,一年来,给青年教师推荐的《有效教学十讲》《课堂密码》《教师礼仪》《每个孩子都是故事》;给中年教师推荐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教师要知道的99个健康细节》《教师如何做研究》,老师都认真阅读,并写出了心得体会。同时,每周精选一篇文章,作为“每周共读”,为教师的教科研做好服务。一年来共出了32期,涉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心理教育”“师德师风”“学生的成长”等方面,刊登了15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和18篇学生写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培养青年教师 让学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教研室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意识安排青年教师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无论校内校外,并且督促他们及时交流听课心得,总结经验,为己所用;吸收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使他们尽快完成“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成立以青年教师组成的反思性教学研究会,开展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活动,并把理论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要求青年教师本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书,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进行“首届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展评”。要求青年教师必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评优活动、参加校本培训、外出听课、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形式,使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争当“学科带头人”。

校本教研 让学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质量,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大学区教师交流听课、“课堂教学开放日”、晋升职称教师公开课、党员教师示范课等活动。有意识安排青年教师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成立以青年教师组成的反思性教学研究会,使他们尽快完成“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搞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带动课堂教学走向优质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促进教师专业化道路上,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通过深入激发内驱,多元引领成长,使教师牢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提高的观念,专业学习蔚然成风,能积极参加各种校本教研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成效显著提高。

评价机制 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

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校本研修的体系和制度,督促每位教师完成一学期的“个人成果”和述职报告。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推荐马丽、文军参加西安市教学能手培训、习党伟参加省教学能手培训,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空间,努力的方向,追求的目标教师梯级结构。

新闻推荐

陕西省西安中学

陕西省西安中学是陕西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中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建校一百多年来,学校筚路篮缕,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教学成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