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心与故乡胃 □付敏业

西安晚报 2018-07-20 04:54 大字

年初跟老公回湖北过年,走了不少亲戚家,一路吃过去,发现各家的饭菜有点大同小异。

必备菜是腊猪蹄(腊排骨)火锅,配土豆干、豆腐泡等一起煮,点缀以红的辣椒和青的蒜苗。火苗在锅底愉悦地跳动,锅里肉与菜热热闹闹地依偎,腊肉的干香咕嘟咕嘟地融进汤里,随热气四散。等到锅里的内容所剩不多时,小白菜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小白菜一般都产自自家房前屋后,带着股碧汪汪水灵灵的劲儿,升华了火锅的鲜。

腊猪蹄(腊排骨)火锅在当地是一个家庭过年餐桌上的点睛之笔,是整桌菜的灵魂,其他的菜众星捧月般围着它,甘当配角。当然,这些“配角”之中也有不少“标配”,比如青椒炒腊肉、鱼糕、肉糕、粉蒸肉等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家把腊猪蹄火锅换成了腊羊肉火锅——比起腊猪蹄,腊羊肉身份要更“尊贵”些。甚至还有加入了鲍鱼的豪华版——带着柴火、山风印记的腊肉与裹挟着海洋气息的鲍鱼相遇在同一口锅中,不得不说,在吃这件事上,想象力真的很重要。

作为一个自带吃货属性的胖子,老公也算吃遍大江南北了。但他的最爱仍是腊猪蹄(腊排骨)火锅。即使我们在西安过年,年夜饭的餐桌上也总少不了这道菜的身影,对他而言,仿佛没有这道压轴菜,年的分量就要大打折扣。

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过年若是没有饺子,就像做汤没放盐一样,总觉得缺了点滋味。过年的饺子须得全家人一起上阵,和面、调馅、擀皮、包,一步都不能少。下好的饺子白生生热腾腾地端上餐桌,伴着几盘下酒菜,伴着绿莹莹、酸香扑鼻的腊八蒜,伴着电视机欢腾喧嚣的背景声,家人围坐举杯,这新年的大幕才算正式拉开。

如果说过年过的是归属感,蒸腾着年味儿的食物就是我们与故乡之间一条看不见的精神纽带。即使身在异乡,吃着浓浓家乡风味的美食,便是以舌尖完成了一段返乡之旅。

我在山东的亲人很多,因为世居鲁西北,都不大擅长做海鲜——大姨夫是个例外。他做的鲅鱼水饺鲜香美味,可谓一绝:用刀刮下鱼肉,把鱼肉切茸加盐用力搅拌,直到鱼肉上劲儿,再加入切好的韭菜碎和调味料和馅。因为知道我不爱猪肉馅,每次我在,他都不会放猪肉。

大姨夫老家在蓬莱,他年轻的时候去过东北,一待就是十几年,后来又定居聊城几十年,海鲜吃得其实并不多,手艺却没丢。一次他跟弟弟说,八带鱼炒鸡蛋,又好做又好吃。弟弟后来问我:啥是八带鱼?把我也问住了。答案是几年后无意中翻看一个菜谱时找到的,八带鱼原来就是章鱼,是海边渔民的一种习惯叫法。

彼时大姨夫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墓穴在老家蓬莱。

食物是走胃的,亦是走心的。在漫长的时间里,它们早已和我们的喜怒哀乐相交融,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看话剧《宝岛一村》,印象最深的就数那香味从戏里飘到戏外的眷村包子。剧里老赵的丈母娘钱奶奶用天津话向朱妈妈传授天津包子的诀窍:肥肉跟瘦肉的比例根据季节调整,夏天肥瘦比例三比七,冬天肥瘦四比六。可是朱妈妈只会闽南语,听不懂她的一口天津话,钱奶奶连比带画,高声大喊,最后黯然垂泪。后来,这位勤劳的媳妇儿到底还是学会了最地道的天津包子做法。对家乡风味的念念不忘,除了强大的惯性支撑,更饱含了许多幽微丰富、难以言说的情感内容。说到底,吃的是个“亲”。只是“亲”之一字,是刻入骨子里的,最最做不得假的。那些搬入眷村的人们,很多因为口音不同,一辈子鸡同鸭讲,但多年的守望相助,亦情如家人。这又是另一种时光的酿造了。演出结束,领到包子那一刻,有种犹在戏中的恍惚。小小一个包子,不知包进了乡情几许。

口音和口味,远比我们想得顽固。

古清生先生说:“人都有一种味觉固执,品尝新鲜的愿望是永久的,坚守故乡的味觉是比永久还久。”

胃是个倔强的孩子,故乡是他的母亲。

新闻推荐

卫星遥感监测裸露工地助力西安科技治霾

近日,西安市环境信息中心积极联系国家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进行相关技术支持,对该市绿网未覆盖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开展...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