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杭州品质养老 描摹最靓“夕阳红”

西安日报 2018-07-19 05:08 大字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图为老人一起做手工。老人在万科随园之家休闲娱乐。住在颐养苑的老人们认真欣赏着自己的画作。

作为中国首批进入老龄化的地区,杭州一直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提前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在养老服务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培育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一年来,杭州全市新建400平方米以上的镇街级照料中心99家,覆盖50%以上的镇街;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全市范围有效覆盖;智慧养老服务实现转型提升,全市为老年人发放智慧终端12.06万台,开展各类服务6.77万次;推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524张;同时稳步推进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杭州以孜孜不倦的努力,为“美丽杭州、品质养老”描摹最靓的“夕阳红”。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

医养结合开出养老“良方”

不久前,曾经“最烦去大医院”的李女士真切感受到家庭医生签约后带来的省心又省力的医养结合居家医疗服务。

“我的妈妈今年90岁高龄,患阿尔茨海默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以前一家人经常半夜三更拨打120到上级医院急诊去做导尿引流,老妈妈又不配合,既劳累又心烦。不久前,老人又出现尿潴留,我联系了老人的家庭签约医生葛丽珍,葛医生立即联系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医养护工作小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后,医护人员立即上门进行病情评估,在老人床边进行了留置导尿和膀胱冲洗处置,成功解决了老人的医疗需求。”李女士一家人感慨地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心好,我们再也不需要请假外出陪去大医院啦!我妈妈以后在家养老离不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借力使力

社区卫生中心成

医养结合“主阵地”

如今,在杭州,不少老人可以像李女士的妈妈一样,享受优质、方便的居家医疗服务,而这,都得益于杭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托型和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中心完善了医养护一体化居家医疗制度及实施流程,加强一般案例、特殊案例、家庭病床的管理,确保居家医疗服务质量及风险防控。安排居家医疗服务小组主动联系符合出院准备计划的患者,发展医养护服务对象。目前,该中心服务辖区内重点养老人群1200余人,2016年上门出诊医养护178人次,家庭病床64人次;2017年上门出诊医养护147人次,家庭病床51人次。

“家庭病床建床以后,家属不用经常跑医院,只需跑一次办理好建床手续后,中心医养护工作小组人员每周会定期进行两次巡诊,上门评估病情,让老人居家养老、居家医疗更省心、更舒心。”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敏华告诉记者:“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街道、社区资源,获取辖区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信息,使他们能及时享受到个性化医疗服务。”

政府主导

让各部门把力量汇聚在一起

“医养结合不同于一般的单纯养老模式,仅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在范敏华看来,要想做好医养结合,必须把各部门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因此,政府主导显得尤为重要。

“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了‘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架构\’,打通了民政、卫计、残联、财政、医保、物价等多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医养结合的合力。”范敏华举例说:“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服务对象的前期工作中,民政、残联部门先行提供特殊人群名单,通过需求调查将服务对象确定为街道辖区内重点养老人群。医保中心则在医保优惠政策上做好全面保障。签约居民到签约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看病或经签约医生转诊到主城区范围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减免门诊起付标准300元。签约居民在签约机构就诊,可享受自付比例降低3%的优惠。同时,中心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享受最多12周的‘长处方\’用药服务。这就引导市民积极签约家庭医生,真正实现了分级诊疗。”

医养结合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在于体制机制的建设,同样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早在2014年,江干区就成立了医养护管理中心和医养护培训中心,聘请了台湾耕莘医院专家团队指导全区的医养护工作。”江干区卫计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台湾耕莘医院专家团队对全区的医师、护士、护理院、康复医师、理疗师、药师、营养师、社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医务人员培训,要求医养护实践技能全员掌握,分批培训,人人过关。学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并考试合格,颁发江干区卫生局统一印制的《杭州市江干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服务。”

政策扶持+社会力量≥2

原居安老让老人安享晚年

位于江干区采荷街道的观音塘路,被称为杭州“最美水杉大道”。如今,这800米长的水杉大道,已成为杭州最贴心的养老地。2016年10月10日,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正式开街,这是全国首个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街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照料和服务。

“机构+居家+医疗”的

安居养老模式很贴心

记者走访了解到,颐养苑是杭州采荷街道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中的一座微型养老院,也是杭州目前打造的升级版照料中心,将日托、全托、基本医疗及中医理疗服务等养老服务内容嵌入社区,打造“机构+居家+医疗”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原居安老。

采荷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观音塘路附近有静怡、江汀等3个老社区,老年人口有近千人,为了让这些老人实现原地养老,我们就地整合了医院、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打造一条医养护一体化的惠老街区。”在这条街区上,串联了浙江民政康复中心、颐食坊、颐礼屋、颐童园、颐养苑等近10个场所。“养老街区面积约两万平方米,虽然不长,但‘五脏俱全\’,既涵盖了老年人的吃喝玩乐,也解决了老年人的看病养护问题。”

更独具特色的是,养老街区几乎覆盖了老年人的全套需求。健康老人可以在颐食坊、花房、颐阅馆、颐乐坊、颐童园等享受就餐、文娱等各项服务;家里常年无人照看的老人可以入住街区的老人公寓;需要医护治疗的老人可以在浙江民政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治疗;康复期的老人和暂时无人照看的老人可以入住短期托养的颐养苑。

激发社会力量

积极参与养老事业

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的成功打造,离不开“政策扶持+社会力量”的双重作用。街区采取“政府主导、价格亲民和市场调节”的利益供导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可负担的医疗与乐龄照料。

在微型养老院招标过程中,江干区民政局和采荷街道分别免费提供配套养老用房200多平方米和300平方米,同时投入150万元前期建设资金,后续给予每年20万的运营补助,以优惠条件吸引12家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前来竞标。江干区民政局局长沈建平说:“如果由政府主导养老院建设,150万元或许只能设置10张养老床位。但将这笔资金用于补贴,将获得养老床位100张以上。”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通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融资信贷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并向专业化发展。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借助新一轮民生保障政策修订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养老项目的资金补贴标准。将综合性项目进行详细拆分,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社会组织运营项目等内容分类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比如“颐食坊”除了免费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外,老人还可凭饭票到社区领到两块钱补贴。

江干区对颐养苑这种“嵌入式”养老微机构项目,按建设资金的3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项目进行星级评定,每年给予相应的运营补助;鼓励养老项目参与区“公益创投”,2017年该项目的中标单位,获得了8万元的上门助护服务项目补助,大大激发了街道、社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其实,养老街区的打造是集纳了原有的资源,并积极吸引各方发挥出自身优势,形成了一股养老合力。”江干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莫春霞说:“早在建设之初,采荷街道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就召开了共建联席会议。街办、省武警边防总队医院、省民政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季青中学、国泰外国语学校、采荷幼儿园、滨江老人公寓、江汀社区、静怡社区、常青苑社区、爱照护为老服务中心等共建单位一同出席,商议出共建办法。”

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的做法是杭州养老服务工作的探索之一。据悉,为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1+1+X”医养结合联合体建设,即由1家市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对接区域内X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

政府“牵手”企业

品牌化建设突围社区居家养老之路

不离家、不离亲,社区居家养老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喜爱。如何不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和品质?杭州给出了一个清晰地回答:政府主导,与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品牌样板。

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临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干净宽敞的活动室、设备完善的健身房,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半废弃状态的工疗站。2017年,余杭区临平街道“牵手”万科随园之家,建立起两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日托、健康管理以及文体娱乐等服务。

据了解,“随园之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的核心是,利用万科专业养老服务团队与基层街道、社区合作,依托社区现有场地,整合万科已具备的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等专业养老服务团队资源与能力,解决目前社区居家老人就餐难、就医难、出院后康复护理难、日常生活不便、紧急情况无人照料等痛点。

杭州市政府与万科随园等民营养老机构的合作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2016年2月22日,随园之家在杭州西湖区文鼎苑社区开办第一家站点。截至目前,万科随园之家在杭州已经开办了100余家,越来越多的杭州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到包括健康管理、日托照护、养生餐饮、娱乐活动、生活辅助、康复理疗、居家上门等一系列养老服务内容,解决了家庭及子女的后顾之忧。

在杭州万科养老负责人余芳看来,万科与政府的大规模合作是政府养老事业向市场化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政府提供场地及政策支持,万科发挥专业团队的人员及能力优势,共同为社区长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使得机构、社区、居家服务模式真正落地,服务能力依托服务网络得以真正地实现。“万科随园之家好比深入于各街道社区的‘细胞\’,在开展站点活动和上门服务的同时,也收集了10万余位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家庭情况、实际需求等‘老龄大数据\’。通过分析来源于万科随园之家的案例和大数据,我们定制出更符合长者们向往的养老生活场景。如今,万科随园之家已经成为杭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优质品牌。”该负责人说。

与杭州“牵手”的不仅有万科。2017年7月,杭州市召开第一届养老服务推介会,杭州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富阳区民政局分别与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干区润万家社区服务中心、浙江绿城颐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杭州随园之家养老管理有限公司4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现场签订意向书。同时,还有来自全国近80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与拟实施社会化运营的200余家为老服务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意向性洽谈。

西安行动

打造升级版的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在杭州的考察学习,西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当地的养老模式都深有感触,并表示将结合西安实际,借鉴落实到西安市的养老体系建设中。

发挥各方优势

形成养老合力

“通过考察学习,我感受到咱们西安和杭州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这个思路上是高度一致的。但杭州的很多具体措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说,江干区采荷街道打造的颐和·乐龄惠老服务街区就是以街道为主体,整合了养老机构服务、企业、社区、民间志愿队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很值得我们学习。”西安市老龄办福利处处长张宝宁说。

“我们争取将杭州的好经验在西安也及时落地。比如在城区选择有一定特色,服务队伍相对比较集中的街区或社区,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好的政策保障,将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为咱西安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优质服务,打造升级版的养老服务体系。”

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大亮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西安市卫计委家庭发展处处长于涛告诉记者:“第一是杭州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方式统筹做好医养结合这项工作。第二是杭州在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的设立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下一步,西安也将在大健康的理念下,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比如,通过政府主导,促进多部门协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第二,全力夯实、做好我们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第三,进一步探索推进西安市的家庭病床工作;第四,也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西安市的长期护理险这项制度尽快推广和落实。”

让品牌化社会组织

参与养老服务

“参观学习了杭州余杭区临平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我感受到杭州市与万科合作,通过万科随园之家专属品牌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为老服务项目,这种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很有特点。”西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副调研员王大力表示。

“我们必须要充分学习杭州的先进理念,挖掘西安现有的为老服务资源优势,通过政府主导,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的社会组织参与西安市的为老服务,使大西安的为老服务更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让西安真正成为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城市。”王大力说。

特派杭州首席记者张端

实习生席雪静文/图

新闻推荐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党员赴 马栏照金汲取精神力量

本报讯(记者拓玲)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党员赴马栏、照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旨在探寻红色足迹、追忆革命历史,重温老一辈共...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