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帮你找出过敏真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人。那么,是否通过检测一定能够筛查到自己的过敏源?
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科专家安金全副教授称,目前的过敏原筛查手段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涵盖世上所有的过敏原。比如:血液变应原筛查的种类有30-40种,斑贴试验检测的物质仅有20种。换言之,过敏原筛查范围没有涉及到的物品,也有可能是患者的过敏源。
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安金全副教授称,目前过敏原的检测手段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体内法:点刺实验、斑贴试验、ASST;体外法:血液变应原筛查。在选择检测手段时,患者应详细提供可能的致敏物质,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安金全称,理论上,持久不愈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一并通过体内和体外手段进行过敏原的筛查。
阴性结果对患者的意义
很多家长或患者本人拿到了报告后,如果发现有阳性结果,心中仿佛有一块大石头落地,认为终于找到了过敏原。安金全副教授称,实际上,阴性结果对于患者更有指导意义。有些患者盲目忌口多达数十年之久,不但影响了正常的饮食、生活,甚至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如果过敏原检测结果阴性,平常的接触或食入后也没有不良反应的,则不必忌口。
如何解读检查报告中的阴性结果?
安教授称,筛查报告显示为阴性的,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触后,也无任何过敏反应的,为真阴性,患者可以大胆地继续食用或接触;筛查结果为阴性,但患者从未接触过的食物或其他物品,有假阴性结果的可能。建议患者先少量接触三至五天看看有无过敏反应;筛查结果为阴性,但患者确曾有接触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物品,应暂时避免再次接触。
如何解读检查报告中的阳性结果?
筛查报告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触后,确有过敏反应的,为真阳性;建议患者暂停规避一段时间,然后三至六个月后可重新少量试吃。但对于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建议严格忌口,以免发生生命危险;筛查报告显示为阳性的,但患者平日食入或接触后,无任何过敏反应的,可能为假阳性。建议暂停这些物品一至两周,然后再重新小量尝试。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之后再做定论;筛查报告显示为阳性的,而患者从未接触过的食品或物品,建议暂时避免接触此类物品。可在三至六个月之后,少量、递次尝试,以确定是否存在过敏现象。
安金刚 记者 郑亚雷
新闻推荐
剧烈运动反伤身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