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回归传统艺术的精神家园

兰州日报 2018-06-28 02:17 大字

■人物简介

郑薇,1984年生。2002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工作室;2007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攻中国山水画创作,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陈国勇教授,获硕士学位。2014年9月就读于张旭光导师西部书法高研班;2017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画何加林导师工作室研修班。现为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画家,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性展览;2013年作品《故乡情》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作品《梦里故乡起白云》被甘肃美术馆收藏;2015年作品《山静而日长》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美丽新丝路翰墨定西行”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播种》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7年作品《夏日》在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展;2018年作品《故乡情》被桂林美术馆收藏。

青年画家郑薇生于陇上,求学于长安。她有着陇上人特有的朴实无华,这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求学长安时受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国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学业。7年间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系统的训练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毕业后进入到专业的创作机构,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有压力的。

“有着十多个世纪历程的山水画差不多已走到了老年的状态,这意味着我们还在进行着的这门学科再创造的艰难程度。”从郑薇的话语里可以听得出,她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那么轻松,当然也只有这种压力才能够催生出真正的创造力:“当然,因为这个开放的时代,也意味着山水画说不准还可以因为形态的再生而创造出新的图式。这个过程必定是复杂的,而且无法预料。古代、现代、东方、西方、国画、外国画、山水、外山水,这么多的纠结怎一个‘难\’字可说。”

本科4年的山水画专业知识的学习,尔后3年研究生又在老师陈国勇的指导下有所专攻。临摹、写生、创作,这个几乎被全国所有美术院校山水专业采用的课程设置框架,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山水专业中都有所侧重、有所扩充地传授给了学生,郑薇更是其中受到严格教育的一位。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平台,她对艺术的思考也得以极具方向性地展开。

“画如其人是人们评论作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体上说画风就如人的品格。诚然,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结构、修养会影响绘画风格。这话也不全对,但代表了大多数画家作品与自身的状态。”她说。

“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这是郑薇的指导老师将不同的话语整合后经常念叨的口头禅,也成为了访谈中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她真挚地说:“老师视石涛的创新精神为榜样,并在言传身教中不断影响着我们,甚至是以家长式的要求他的学生必须如此去做。就是在这样的感染下,顺利诞生了我本科毕业的作品——以传统青绿手法而作又独具艺术思考的《希望的田野》。”

这幅作品获得了当年学校毕业创作二等奖随后又发表于《西北美术》,作品已经展现了郑薇造境的方向,是寻常不过的山野阡陌。这种来源于写生的创作路数不是直接去表现乡野劳作,而是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感知诚挚地抒写出来。

信息时代,“成才焦虑症”是年轻人多少都有的,创新毕竟是谁都期望的。艺术理论家林木曾对美术界的创新作以归纳:“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已不太习惯创新,而喜欢跟风。我们习惯让外国人去创新,而我们则跟风,当然我们也决不自称跟风,我们称‘借鉴\’。另一类‘创新\’或可雅称为‘样式主义\’,亦可俗称为‘装怪\’。亦即你挖空心思发明出一种不同于人的新样式,你就创新了。”

林木的观点直指时弊,也为新一代真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指明了发展方向,郑薇就是其中之一。她颇有感触地说:“林先生针对这两种特点还深刻进行了剖析,他认为:‘借鉴\’并迅速中国化,这是一种便宜省事的创新。一些东西在西方虽然不新,但在中国就可以新。‘样式主义\’这种创新者大多熟悉当代画坛的风格流派,他们在各种风格样式中走钢丝钻空隙,东取西凑,在材料、工具、技法上反复试验,直至一种独特样式成功为止。客观上说,这类创新者倒是在真创,是凭借个人的钻研和辛苦,自主地去发明出一种新来,也不容易。这种人也真容易走向成功。”

的确,这两种方法的“借鉴”如今已较多地出现在了油画、装置等艺术中,而“样式主义”广泛地出现在各个画种,并以中国画尤甚。

“挖空心思地去求异求新去创造一种新颖的图式仿佛成为了一种历史使命。”郑薇说:“可在此过程中不少人失去了自我对形式的真实感悟,在倚重图式新颖中甚至不惜失去国画特有文化脉络。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具有思想积淀和艺术思考的‘渐进式修正\’,这也是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一种从理念到技法的逐渐完善与发展。”

从“骨法用笔”到“笔、墨”再到“五笔七墨”,从“传神”到“图真”,这些技法、理念反复强调多是自然而然地去传达“山川”之精神,去表达自我对山川的感悟。正如石涛所言:山川使予代言,予亦脱胎于山川。

想法是有的,但如果仅此而论想法,未免简单了些。交谈中得知,郑薇后来的长足进步是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毕业展的两次亮相甚为精彩。一次是同届同学六人的山水画邀请展,另一次是面向社会,郑薇拿出了十余幅作品,且画幅不小。《嘉午台》、《白鹿原》、《太平山谷》等每一幅都轻松地用自然美景打动了观众,而细细品味又能感受到明显的新鲜意蕴。

看得出,郑薇读研期间的作品也大多呈现出对传统青绿山水的传承与突破的尝试,作品中有许多的以色当墨的技法。图式上也能看到导师陈国勇的影响,彰显出一贯的注重色、墨相结合的理念。“近朱者赤”,这种影响是必然的。

结束学业之后,郑薇返回家乡顺利地进入画院,正式开始了她自己艺术人生的探索。本是陇上人士,对陇原自然而然有着一种亲切与敏锐。而对陇原的深爱,更促使她不断地走进广袤的山川,把自己与自然的交流通过笔墨朴实无华地展现出来。

逐渐的,她凝练的笔墨不再像以前那么繁密,多了些轻松。这种轻松是深刻的体会之后取舍画面显出了一种沉淀后的带直观感受的纯粹印象。

此时她的作品多以西部山水为主,充满了西北大地的苍茫,带着一种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浅绛的设色方法与传统文人笔下的轻描淡写大相径庭,带给了观众一种浓浓的、厚厚的意境。这种“浓妆”是情感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也是对景与境的把握尝试。

西部山水,是继东部传统山水画形态之外很有发展空间的一个课题,并且是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创作的天地。然而,作为一个新的活动群体和新的内容方向,她现在做的一切都仅仅是开始。

“西部山水,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支撑和一些创作实践的作品,而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山水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山水画形态的一种新形态的创立。”郑薇认为:“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这个积累也不会因一个人、几个人而完成。也正因为艰难,才凸显出珍贵的价值。”

“传统是一种典范,提供一种前人总结后的典范,包涵精神,技法,研究方法。”她感慨地说:“艺术道路的成长绝不是传统与写生的简单组合,而是不断地感悟、整合,启发再创造。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守正统的‘临摹——写生——创作\’的模式,在寻求自己的画面语言时恪守‘自然准则\’,不跟风用流行画法,不挖空心思的哗众取宠,在心平气和中静静感受、寻求笔墨形式和情感之间契合度,并最终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慈恩路至开元广场段改步行街首日 道路通行挺顺畅

从昨天零时开始,大唐不夜城区域的雁塔南路(慈恩路至开元广场段)设置为文化旅游步行街。西安市交警支队曲江大队根据有关规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