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中国移植梦”的足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院院长薛武军团队发展战略纪实

华商报 2018-06-27 03:32 大字

1997年、1999、2001年西安交大一附院肾移植科连续3次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

2013年,交大一附院移植团队薛武军教授主持“肾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018年,移植团队薛武军教授又喜获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交大一附院肾移植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展肾脏移植近5000例……

一串串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强大的移植团队在这场生命接力赛中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被誉为近代“医学之巅”的高精尖医学领域,交大一附院移植团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开启了中国器官移植的新时代!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和踏寻“中国移植梦”的足迹。

奋斗始于梦想

2018年,移植团队薛武军教授喜获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薛武军教授的当选是交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事业的又一重大历史突破,体现了一附院器官移植系统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和重要学术地位。

在薛武军教授的带领下,一附院已成功完成了550例的人体器官捐献,近1000例DCD肾脏移植,近500例DCD肝脏移植,8例DCD肺移植,11例DCD心脏移植。移植例数和移植种类均位居全国前列,整体移植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DCD工作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总会及移植学会和国内外移植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成为我国DCD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引领和示范单位。

在薛武军教授的领导下,肾脏移植中心经过精彩纷呈的创业历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

首先建立了低剂量免疫抑制治疗体系,解决了药物用量大、毒副反应多、效果差的问题,建立了肾脏移植低剂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率先开展了病毒性肝炎患者肾脏移植,突破了国内外尿毒症合并肝炎施行肾移植的禁区,建立了肝炎受者肾脏移植技术规范。

首创了多囊肾施行肾移植不切除原病肾的技术方法,攻克了国内外多囊肾移植前必须切除原病肾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多囊肾不切除原病肾施行肾移植的技术标准。

同时,创建了“微板法”交叉配型技术,国内率先根据组织配型策略选择供肾,预防了排斥反应发生,建立了国际先进的组织配型策略及预警体系。国内首先建立了移植后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综合预防方案,有效解决了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建立了继发感染的综合预防体系。首次证明了非T细胞系统在移植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突破了T细胞主导排斥反应的理论,证明非T细胞免疫耐受和免疫适应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肾病和防治移植后继发糖尿病、原发肾病复发等的实验和技术方法。

建立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规范、操作流程和供受者“风险受益比”评估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受者的收益率、降低了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风险。开展了胰岛和人工生物胰岛及其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实验和临床技术研究。

共指导13个省市23家医院开展肾脏移植10000余例,带动了肝脏、心脏、肺脏和小肠等移植的开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器官移植工作具有示范效应。

前行缘于信念

交大一附院肾移植起步阶段,老一辈教授曾掷地有声地说:“不把肾移植搞成,死不瞑目。”甘为事业奉献毕生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一附院肾移植人。

一附院肾移植技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老一辈泌尿外科专家周宪文、刘文善、王文楷、南勋义、陈勇等教授开创了肾脏移植事业。

1979年1月15日,成功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肾脏移植,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系统化的组织配型、药代动力学、高危患者移植、移植后实验监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组织配型、多囊肾和肝炎肾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进展。

1987年3月,国际上首创多囊肾施行肾脏移植不切除原病肾的技术方法。1987年7月国际上首先对尿毒症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施行肾脏移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移植医生”的全新理念下,肾脏移植事业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全面深入开展,移植规模不断扩大,移植效果不断提高。

1993年成立肾移植科,1994年单年实施肾脏移植108例,进入全国前10名,此后每年肾脏移植例数均在100例以上。1999年成立“陕西省器官移植质量控制中心”,2000年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2003年与美国TERISAKI实验室联合建立“中国西北地区器官移植组织配型技术培训中心”。

1999年起开展西北地区首例活体肾移植、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和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先后指导和协助国内11个省区的23家医院开展了肾脏移植工作,促进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担当成就卓越

作为一附院移植领域掌舵者,薛武军院长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引领着交大一附院肾移植团队向着移植领域的更高峰发起冲锋。已实施肾脏移植近5000例,患者年龄跨度在5至78岁之间,最长健康存活者已达30余年,是目前国内肾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之一。

在肾脏移植工作中,除了一步步攻克技术性的难关,改变国人器官捐献的理念也成了难题之一。器官来源短缺是全球器官移植领域存在的难题,作为器官移植的第二移植大国,虽然移植水平和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器官来源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我国于2010年开始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1年,陕西省成为人体器官捐献的试点省份,交大一附院首当其冲。作为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专家组组长的薛武军迅速组织团队开展工作。

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异常艰辛,薛武军教授和其团队成员处于24小时随时一级待命状态,在接到潜在捐献者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其所在医院开展工作,风雨无阻。

“器官来源有一部分来自脑死亡病人,但目前国家对于脑死亡虽有标准,但没有立法,所以对潜在器官来源的发现及捐献的实施过程变的异常困难,而比这更困难的是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对从心脏死亡到脑死亡认知过程的转变。”薛武军教授说。

肾脏移植有专门的小组负责与脑死亡家属进行沟通,他们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家属一开始会有抵触情绪,但在耐心的沟通后,家属会转变观念,同意捐献器官。

2011年12月16日,陕西省首例本省籍器官捐献的肾脏移植手术成功实施,此次器官移植共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2名患者因此而重见光明,年龄最小的年仅17岁。至2018年3月底,一附院移植团队在薛武军教授的带领下已实施DCD550例,共实施肾脏移植1000例,肝移植500例,心脏移植11例,肺脏移植8例。公民逝世后捐献者来源的肾脏移植占到移植总数的85%以上。

2014年1月10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主持和独立完成的“肾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项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和负责人,薛武军感叹道:“这个荣誉是交大一附院肾脏移植科几代人共同的成果,是老中青医务人员四十余年的坚韧探索的见证,我们始终站在项目的制高点上,解决的是关键技术难题,为的是使患者早日康复,重享安康幸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交大一附院肾移植领域薛武军院长及其团队,是一群攀登者的群像。他们永远在路上,向艰险挑战,向“医学之巅”的高精尖医学领域不断发起冲锋。纪晶晶 陈锐

新闻推荐

西安邮电大学第十七届亚太电信组织培训班开班

6月25日下午,西安邮电大学第十七届亚太电信组织“5G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西安举行。西安邮电...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