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黄金宝”的生态旅行

陕西日报 2018-06-21 07:43 大字

  本报记者 吴莎莎

  大家好,我叫“黄金宝”,是一根小麦秸秆,每当麦收后,富饶肥沃的关中平原到处都有我和伙伴们的身影。一株小麦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里,另一半都在我们秸秆里,我们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等营养成分,1吨小伙伴们的营养价值相当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

  虽然我们浑身是宝,但听小伙伴们说,我们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废物”,收获小麦之后,我们就会被人们丢弃在田间地头,要么沤烂,要么被一把火烧掉,化为灰烬,污染空气。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我们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今年夏天,我经历了一场奇妙的生态旅程,从“废物”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宝贝”,成了“抢手货”。

  那是在半个月前的麦收季,主人收完麦子后把我们留在了地里。这时,田野里开来了一台叫作“秸秆捡拾打捆机”的大家伙,张着大嘴巴,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风卷残云般把我们“吞”进了肚子里,随后,把我们捆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方块“吐”了出来。我和小伙伴们都变成了一样的形状,在地里一字排开。

  主人乐呵呵地把我们一个个抱上了车,运送到一个收购点,将我们称重后,换成钞票满意地离开了。我发现,这里整齐地码放着成千上万个像我一样的小伙伴,大家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有的小伙伴们被粉碎成碎屑,送往食用菌栽培基地,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当作基料培养蘑菇;有的小伙伴被切碎,装窖密封,用作颗粒饲料给宠物食用。而我,则踏上了不同的旅途。

  我被运送到了鄠邑区一家叫金河秸秆的公司里。在加工车间,经过粉碎、分离、除尘、过滤等一系列工序,我和小伙伴们分别变成了60目、100目、200目等大小不等的碎屑,装在不同的袋子里。

  随后,变成粉末的我,又要经历另一道工序。工人师傅在我体内添加了一些材料,把我送到了流水线上,经过高温和挤压,我和小伙伴们变成了切割整齐、大小统一的龙骨和板材。经过凉水降温和风干后,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十分强壮。一位质检员给我做了体检后说:“完全合格。”接下来,我和小伙伴们被发往全国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居室。

  更令我骄傲的是,在三秦大地上,我们秸秆大家庭每年约有3000万吨的小伙伴出生,其中,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7%。我们变身为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和建筑材料,实现了循环利用,让家乡的空气清新,天空蔚蓝!

新闻推荐

平安家园共建共享

  6月9日,西安市莲湖区综治委在钟鼓楼广场举办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并通过歌曲、舞蹈...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