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特殊环境下,表情不是私权

广西日报 2018-06-20 07:40 大字

郝雪梅

尽管警方已为“事故现场的笑容”出面道歉了。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说出一句“没关系”。人们为何揪着“事故现场的笑容”照片不放?是太较真,还是太执着,抑或没有宽容之心?

“事故现场的笑容”,不是普通的笑容。在交通事故现场,笑容已经不是私人权力了,更重要的是,“笑场”的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人民警察,“不合时宜的笑容”也是一种伤害。

当然,“事故现场的笑容”,并不能证明警察心中没有百姓,他们见过的血腥事故场面很多,见过的悲惨场景也很多,因此见多不怪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普通人看到流血场景会胆战心惊,而医生却能坦然面对,这多少和职业有一定关系。

对事故现场的微笑,人们并非首次质疑。汶川地震、伊春空难、西安餐饮店爆炸,都有官员因为在现场春风满面而遭抨击。最值得一说的就是“表哥”杨达才,他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笑容,而被网友揪着不放,最终起底了一名贪官。

公平而言,参与救灾、参与营救、参与处置,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尽心尽力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够注意自己的形象,则不仅会受到公众的点赞,还能树立良好形象。

面对不幸、面对哭泣,我们不应要求所有人员都是一张“苦瓜脸”,然而,在别人悲伤的时候,还是少些谈笑风生的好。毕竟特殊场景里“不合时宜的笑容”,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是一种视觉的刺痛。

当然,公众所质疑的,并非仅仅是笑容,而是表情背后,公职人员对生命、对民众的态度。

新闻推荐

征集暖心事 弘扬西安正能量精神期待您的参与

近日,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与本报发起的2018“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欢迎市民向本报推荐西安的正能量故事,弘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