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

西安晚报 2018-06-20 07:39 大字

吴思甜(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一)

从最初接触到这篇散文开始,心绪便不平静。文中的秋花、秋蝉、秋雨,无时无刻不在勾着我的魂。对于一个地道的、独爱秋日的北方人来说,实是感同身受。郁达夫先生用饱蘸情愫的笔触,描画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的北国秋色图。一切风景皆情语。先生笔下故都之秋的独特色彩、声音、风姿,无一不是他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的折射。

郁达夫先生笔下的秋景并非是常人心中的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而是一种极具北方特质的,清净悲凉却又奔放洒脱的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先生对秋日国槐的描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在这段文字中,北方的秋被塑造出一种清冷、淡雅的氛围。台湾女作家琦君曾在《桂花雨》一文中写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从这两种形貌相异的花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秋季的差异,更表现出两位作者对于秋的不同情感。虽说南国的秋色彩斑斓,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令人向往,但正如郁达夫先生所说,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郁达夫先生连用排比、博喻辞格,将故都的秋描绘得淋漓尽致。

然而,先生记忆中的故都之秋,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看到扫街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竟会“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触景伤情、联想独特的文字,表现出一种孤寂、悲凉的心绪。先生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所以此时的“悲凉”已是故都赏秋的心态与其丰富的人生感悟的交融。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悲,也正是映射了整个时代的悲。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是文章的结尾,更是先生在乱世中发自肺腑的呐喊。

(指导老师杨燕)

新闻推荐

倾力打造一流垃圾处理体系

欣丝路随着气温升高,市民群众关于垃圾处理问题的投诉意见也日渐增多:仅西安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从5月1日到目前,就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