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是世界文明的融汇中心 张 燕

西安日报 2018-06-18 05:49 大字

丝绸之路,一条商贸通衢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艺术传播之路,不仅赋予了长安商品集散地的功能,还让长安敞开了豁达的胸怀,以大国气度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接纳了来自异域的多种文化,并交融升华,从而使民族的传统文化充实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相对开放、色调热烈的文化状态。

长安是宗教文化的交融之地

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去印度取经,将佛教的精髓根植在三秦大地。唐代长安不论是外交旅游、商务旅游、宗教旅游还是访学旅游都十分发达。大慈恩寺、大兴善寺、香积寺、华严寺、净业寺、草堂寺等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楼观台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之一。长安是宗教文化通过丝路的首传之地和本土化的策源地,而且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基督教汇聚、发展、衍生宗派的圣地。这些都是西安影响和辐射广远的内在动力。

丝绸之路沿线有40多个国家、200多个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一带”覆盖的中亚各国,在地理上是欧亚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中、印、欧、阿拉伯等文化板块的接合部,自古便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并存的区域,至今与周边地区的民族宗教关系仍然十分活跃与复杂。“一路”覆盖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多以佛教为当地民众的主要信仰,与我国佛教界有着悠久良好的友好关系。西安要促进佛教文化对外交流,发挥中国佛教故乡的作用,传播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文化,使其成为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支点。

西方音乐舞蹈在长安的本土化

从初唐开始,许多皇帝都酷好音乐,而西域音乐艺人也接踵来到长安。隋时乐舞大师白明达、安叱奴,入唐后仍得到宠信,二人分别是龟兹和安国人。唐太宗自己也曾制作乐歌和设计舞蹈动作。如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秦王破阵乐》,画出了《破阵乐舞图》,由l00余人演出,表现了李世民带兵赴敌时的战阵变化和士卒们英勇杀敌的情景。玄奘在印度时,戒日王便曾询问有关《秦王破阵乐》的情况,足见这是一个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乐舞。

玄宗是唐朝皇帝中音乐修养最深韵一个,他善于吹笛,能打羯鼓,会制谱作乐。又由于玄宗曾在皇家梨园教授数百名乐工习艺,以致后世称戏班为“梨园”,将玄宗奉为梨园之祖,并相沿称戏剧艺人为“梨园子弟”。唐玄宗作品中最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便是改编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带来之西域《婆罗门曲》而成的。

《胡旋舞》是玄宗天宝末年传至长安的最流行的舞蹈之一,杨贵妃和安禄山是跳胡旋舞的能手。《浑脱舞》又名《苏莫遮》,这本来是西域某些国家与民间节日活动中相配合的音乐和舞蹈,后来又发展成为独立的乐舞。由于在这个节日中人们要互相泼水祝福,因而又名《泼寒胡戏》或《泼胡乞寒之戏》。今天印度、缅甸,以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每年的泼水节,大约就是这一古老风俗的延续。唐长安的《狮子舞》,既反映了中国人民朝气蓬勃、勤奋勇敢的精神面貌,也是中国与西方人民友谊交往的象征。历史记载,波斯等国曾多次向唐王朝赠送狮子。由于中国人民对它分外地珍爱,不仅将其威武的形象大量用石材雕塑出来,或者阴刻在碑石上,而且编成了舞蹈,时至今日,它还是我国民间节日中最受欢迎的传统节目之一。

乐器中的琵琶、胡笳、觱篥、羯鼓、笛子都由西域传来。当时许多演奏这些外来乐器的著名演员,也是西域人。如白居易《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中的曹刚,便是西域曹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西北)人。曹刚(亦作“纲”)与他的祖父曹保保、父亲曹善才,都是琵琶大师。安万善是一位安国来的吹觱篥能手。长安也有以声乐驰名的西方表演家,如唐宪宗时的米嘉荣,便是名噪一时的歌唱家。刘禹锡曾在《与歌者米嘉荣》中赞扬他的演出技巧说:“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这些西方乐工在长安表演的节目中,固然有许多西域成分,但随着文化的交流,其中也逐渐更多地增加了汉民族文化的色彩。如李白在听他们吹笛子时就发现:“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这些经由丝绸之路传来的乐舞和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丰富了当时长安人的精神生活,推动了我国表演艺术事业的发展,也更进一步促进了中西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东西方绘画雕刻艺术在长安融合发展

唐人在继承前代绘画成就和汲取外来表现技法的基础上使这一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们,都奋笔挥毫,或者歌颂英雄人物,或者反映宫廷生活,或者表现佛教故事,或者描绘壮丽山河,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为长安增色添彩。在谈到外来艺术的影响时,最先要介绍的,便是著名画家尉迟乙僧的作品。

尉迟乙僧是西域于阗(新疆和田县)国贵族,善画佛像、鬼神、人物、花鸟。唐太宗贞观初,由于阗国王推荐来长安任宿卫官,袭封郡王。“凹凸花”的画法,是用渲染深浅和阴影明暗的笔法变化,使所画莲花等物像突起而富有立体感。这种画法来自印度,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画家张僧繇已有所尝试。到了唐代,这一印度绘画技法,被尉迟乙僧等人更多地介绍到了长安。

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集大成的画家,被后世誉为“画圣”。他的作品以佛像和山水等最为著名。佛像画,单就题材说,便是在印度佛教的影响下产生的。吴道子与张僧繇属同一流派,注重写意,追求神似,以豪放见长。他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所画人物衣带随风飘举,富有质感。

与外来文化相关的唐代雕刻艺术,主要表现在陵墓石刻和寺院佛像两方面。唐代近300年间的21个皇帝(包括武则天),除末代的昭宗李晔、哀帝李祝分别葬于河南和山东省外,其余19个皇帝,都葬于今西安市北渭河北岸的18个陵墓中。在庞大的陵园范围中,除陪葬墓、树木和建筑物外,还有大量的碑刻和石雕艺术品。在现存的陵墓石雕中,以狮子、马和鸵鸟最多、最突出,它们最能体现唐代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现今屹立在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建筑是唐代中外文化艺术交往和当时建筑业高度发展的生动见证。大雁塔整个塔身,庄严大方,气势雄伟,既符合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总的格局,又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物的韵味;荐福寺佛塔的小雁塔,借鉴了印度人民修建高层砖塔的经验。

(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新闻推荐

唐诗是大西安一张天然名片 ——访著名文化学者康震

■记者陈黎文/图西安是康震经常回来的地方,这里有他的父母,也有他很多人生经历。早在2002年,他身在西安就做了“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