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当代张骞”团队踏遍天山 大月氏文化遗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西安日报 2018-06-17 05:51 大字

图为出土的珍贵文物。

■记者张潇通讯员李琛

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东西方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长期以来,西迁中亚的月氏文化遗存一直没有得到确认。

日前,在“阿姆河畔的明珠”——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市召开的中乌联合考古工作会议上,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梁云汇报了团队在西天山地区考古调查的收获和认知。他们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该是寻觅多年的“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该项研究和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中乌两国考古学家和政府官员的高度评价。

“考古工作者的勤奋和成果十分让人钦佩”

王建新的名字,近年来和丝绸之路考古紧紧连在一起,多个学术成果令世界瞩目。和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一样,今年65岁的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也是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的。

在汇报中,王建新和梁云还公布了拉巴特墓地36号墓的部分珍贵出土文物图片,包括随葬的金带饰、玻璃、玉石、玛瑙等饰品。这些图片,是中乌联合考古队首次通过媒体对外发布。

“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中国考古学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学术机构合作,持续深入地联合开展考古工作。”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乌兹别克斯坦资深考古学家阿斯卡洛夫院士评价,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此次联合考古发掘中所展现出来的刻苦勤奋、专业水平以及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是十分让人钦佩的。“当我在拉巴特墓地考古工地参观的时候,内心一直在想,中方的考古工作者究竟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才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果。就考古学研究本身来讲,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而易见的重要成果,但对于月氏人的考古学研究来讲,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学无国界,中乌学者共同开展的考古学工作成果将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学术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

月氏,是一个曾经横扫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中亚,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的壮举。对于月氏西迁后的居住地,《史记》中记载“妫水北”,学界公认是在阿姆河以北,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月氏留下的文化遗存。

对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关于月氏的文化遗存、体质特征以及西迁前的居住地,学术界争议很大。

王建新介绍,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从2000年开始,西北大学考古学术团队在中国甘肃和新疆进行了持续18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初步确认了古代月氏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可能是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初步认为约从公元前500年至前200年期间生活在东天山地区的游牧人群可能是月氏人。他说,古代月氏考古学文化的确认,必须找到西迁中亚的大月氏遗存,与东天山的文化遗存系统互证。因此,进入中亚阿姆河以北的西天山地区开展工作是这项学术研究的必然选择。

2009年以来,中乌两国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撒马尔罕州、喀什卡达利亚州、苏尔汗达利亚州为重点的西天山区域,开展了连续多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成立了中乌联合考古队;2015年8月,西北大学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也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项目获得陕西省政府专项经费支持。

梁云介绍了中乌联合考古队先后在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和拜松市拉巴特遗址取得的考古发掘收获。他说,撒扎干遗址位于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天山支脉泽拉夫尚山北麓,基本可以确认属于古代康居文化的遗存。拉巴特遗址位于西天山南麓山前地带,2016年以来已发掘小型墓葬78座。这支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文献记载的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较为吻合,“基本确定是我们寻觅多年的大月氏的文化遗存。”

据悉,此次拉巴特墓地的发掘以及月氏文化的认定,为月氏的考古学探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已知点和出发点,在学术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部分小区垃圾成山 住户受不了

“我们小区这堆垃圾堆了好几个月了,天越来越热,周边住户都不敢开窗户!”“太脏了,别人出门是草坪,我们出门是垃圾山……”西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