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病人需要,请马上通知我献血”——“大熊猫”献血者黄允的献血故事

贵港日报 2018-06-16 14:03 大字

本报记者李园园通讯员郑式梅

黄允今年42岁,性格爽朗的他在城区经营一家电车蓄电池店铺。他第一次参加献血,是在2002年9月22日,那天是他儿子出生第一天,当时他在家附近正巧看到一辆献血车,他就径直走上车,高兴地对血站工作人员说:“我要献血!”经过体检初筛合格后,黄允成功献血400毫升。献完血后,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高兴最有意义的一天,我儿子出生了,我还献血了!”

献血后的第二天,黄允接到了血站工作人员电话,告知他是O型稀有血型献血者。当时他并不了解血液知识,在血站工作人员详细向他讲解稀有血型知识及稀有血型献血者相对于普通献血者来说如何“稀有”后,他幽默地说:“原来我是国宝‘大熊猫\’啊,既然我的‘熊猫血\’这么珍贵,以后如有病人需要,你们记得马上打电话通知我去献血哦!”

这一句承诺一许就是16年,只要血站通知他,黄允都积极献血。2003年的某天下午,血站供血科接到某个医院的预约电话,说是有一个O型Rh(-)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次日需要手术治疗,要求血站做好血液保障。工作人员拨通了黄允的电话并将情况向他说明。黄允很快答复:“我现在乡下,不过请你们放心,我争取晚上8点多赶到市区新世纪广场献血。”当时黄允的店铺开在覃塘区黄练镇,挂了电话后,黄允马上关了店门,赶到市城区,匆匆忙忙吃了饭后,就直奔新世纪广场的献血车捐献了400毫升血液。6个月后,又有病人急需O型Rh(-)悬浮红细胞,黄允又如约而至无偿献血。

黄允告诉记者,得知自己是“熊猫血”后,他上网搜索了解了许多血液知识和献血故事,更加深刻感受到献血挽救生命的意义,这让他更坚定继续走在无偿献血的爱心道路上。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允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后,专门到南宁捐献了检测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通过捐献自己的稀有血型造血干细胞,让更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生命得以延续。

随着微信、QQ的普及,每次献血后黄允都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发布自己的献血相片及献血感言,向好友自豪地报告“今天我又献血了!”“我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亲朋好友宣传血液知识及无偿献血的好处。”黄允说。16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白天黑夜,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电话,黄允都会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赶到约定的献血点献血。有时献血间隔时间到了,他还会主动联系血站咨询是否有稀有血型用血需求。截至目前,黄允共献全血57次(200毫升计1次),献血总量为11500毫升,献机采血小板1次,分别荣获2010-2011年度、2012-201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金奖。

黄允说,自己献的血能帮助到别人,是他坚持做这件事的最大动力。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黄允送儿子去西安上大学,他特意从地图上找到西安市中心血站的地址,专门乘车前往献血。“自己很少有机会去西安,在这里献一次血很有意义,留个纪念。”黄允说,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会一直坚持献血。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有了一个爱心目标:“等满18岁了,我也要去献血!”

(报料人:郑女士酬金50元)

新闻推荐

紧 急 寻 找 废 水 储 存 点

要求:1.具备至少有5000m3容量的液体储存条件;2.具备密闭的罐体或防渗条件的构筑物;3.具备至少两年以上的储...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