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腔《杨贵妃》展现传统戏曲魅力

陕西日报 2018-06-13 06:46 大字

  盎然

  近日,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热闹非凡,一部复排剧目——由李梅、李东桥联袂主演,小梅花秦腔团演出的碗碗腔《杨贵妃》在这里上演。观看过程中,场内忽而鸦雀无声,忽而掌声雷鸣,演出结束后观众交口称赞,场内叫好声不断。时隔多年,碗碗腔再次征服了古城观众,人们争相观看,一票难求。央视CCTV空中剧院栏目前来拍摄了这出剧目,不日将在央视播出。

  《杨贵妃》是省戏曲研究院1985年创作演出的碗碗腔剧目。编剧朱学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杨玉环。全剧揭示了造成唐朝由盛转衰与杨玉环悲剧命运的最大祸根是封建君主制及皇权思想。在保持传统技巧和精华的同时,《杨贵妃》还进行了音乐、舞美、表演等方面全方位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推出之后备受好评,当年就在西安演出百余场。该剧20世纪80年代曾赴京演出,被誉为“开戏曲艺术新格局,划时代之佳作”,将碗碗腔艺术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地位。

  一部创作于三十多年前的历史剧,为什么能在文化娱乐方式多样的今天依然葆有鲜活的生命力,备受圈内圈外观众的一致喜爱呢?我认为,一是经典剧目的魅力。《杨贵妃》遵从戏曲艺术的审美原则,以杨玉环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六场戏简洁而富于韵律,简化、压缩了对其他人物以及环境的描写,也简化了一切可有可无的情节,避免了传统戏的拖沓和琐碎,加快了剧情的节奏,符合现代人的鉴赏习惯。幕间诗朗诵与唱词相互映照,提示着剧情,表达着情思。悠扬的旋律,婆娑的舞蹈,使全剧优美生动,呈现出一种融歌、舞、戏为一体的诗剧风格。实践证明,不仅传统戏可以绵延数百年久演不衰,优秀的创作剧也具有代代相传常演常新的艺术实力。

  二是剧种的独特魅力。碗碗腔发源于陕西华山北麓华阴一带,因以小铜碗主奏击节而得名。与宽音大嗓、慷慨豪放的秦腔唱腔不同,碗碗腔音乐优雅婉转,细腻缠绵,唱词典雅,声韵严谨,有“宫廷音乐”之称。碗碗腔在过去一直以皮影戏形式演出,1956年由人试演成功,一系列的碗碗腔剧目登上舞台,使之成为陕西主要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憾的是,随着老一代碗碗腔艺术家逐渐退隐,碗碗腔剧目也在舞台上逐渐消失,多年不闻铜碗声了。《杨贵妃》包含了碗碗腔剧种独特的技艺精华,拥有极富剧种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特有的唱腔、声腔体系,是碗碗腔剧种表演的范本剧目。此次省戏曲研究院选择在新秀云集的小梅花秦腔团复排该剧,从演出剧目入手,对小梅花团的年轻演员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传授,以剧目传承来延续剧种的生命力。

  该剧饰演杨玉环的是多次获得梅花奖与文华奖、被誉为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的李梅,饰演唐玄宗的是梅花奖、文华奖得主李东桥,两位秦腔领军人物齐聚一部戏,不得不说是古城观众的福音。李梅扮相靓丽,表演用心,对人物把握到位,将一系列心理层次的升落和情感反应的变化,都演绎得非常贴切。将“贵妃醉酒”中“折扇翻身”“下腰衔杯”等一连串的舞蹈动作,全舞在人物规定情境之中,把杨玉环“悠悠世事从头认,尽是陌路薄幸人”的心底惊涛发挥得酣畅淋漓。李梅的唱腔悠扬婉转,嗓音清脆甜润,使本来就缠绵抒情、悦耳感人的碗碗腔更加柔和甜美,使观众们充分感受到了她秦腔、眉户、碗碗腔“三门抱”的实力。李梅与李东桥强强联手,激情碰撞,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小梅花团年轻演员们青春勃发的气息,婀娜多姿的舞蹈,与婉转旖旎的碗碗腔旋律,简洁而又变幻多端的舞美,一起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唯美的艺术境界,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据悉,《杨贵妃》还将于今年11月远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为法国观众送去这部经典剧目。《杨贵妃》再次登上西安舞台,让更多戏迷朋友欣赏到久违了的碗碗腔音乐,欣赏到两位艺术大家的联袂表演,领略到中华戏曲绵延悠长的艺术魅力。

新闻推荐

假谈恋爱真骗钱 17岁网络“男主播” 诈骗他人钱财被刑拘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志杰)如今,网络直播软件成了许多年轻人生活中追求的“时尚”。不过,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直播软件实施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