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革 破解“民生九难”不断增进市民幸福感
大医院医生坐诊基层,百姓家门口享受专家诊疗;“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就近养老、方便养老;帮助129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一项项改革举措,一桩桩惠民实事,有力有效。着力破解民生“九难”,西安市全力推进就医、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改革,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增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西安市被表彰为2017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城市。近年来,西安市在很多医改难点上大胆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在被纳入全国第4批公立医院改革后,针对医改中的重头戏和难啃的“硬骨头”,西安市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全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和52所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38个,覆盖80所二级医疗机构、140所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955个,覆盖人口390万。同时,完善医保报销制度体系,贫困患者实际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1.5%。
为了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西安市多措并举缓解“住房难”问题。严密监控房地产市场动态,连续四次出台市场调控政策,防炒作、稳预期、控房价,全力维系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今年西安市调整了保障房用地供应计划和建设计划,以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了居住用地“两个20%原则”,即20%的居住用地用于公租房建设,20%的居住用地用于双限房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保障房3.5万套。推出6个人才安居试点项目,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人才公租房19100套,采取低廉的租金、快捷的入住方式,吸引大学生在西安市安居创业……
为破解“就业难”,西安市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痛点和难点,升级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来西安市就业创业。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一把手”,以及企业家、创业明星、创业大咖等进行宣讲,使更多大学生关注西安、了解西安,并最终留在西安、扎根西安,推动实现5年留下100万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今年,全市将新建完成184个农村幸福院,到2021年,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要覆盖80%以上的农村社区,有效弥补农村养老短板。鼓励养老机构升级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向居家老年人延伸送餐、康复等服务,推行“家院互融”模式。到2021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弥补短板,着力推进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西安的天空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去年,西安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1%。在减霾方面,西安市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994台,淘汰黄标车14826辆,推广新能源汽车22309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531户。
“以后在这儿临时停车就方便了。”近日,市民刘先生发现南二环太白立交桥下东北处增加了一个停车场。据悉,西安市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除了投运的大车家巷、北马道、西安高级中学等7座停车场外(近2000个泊车位),还开发改造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增加泊位1000多个;今年计划开工建设5345个泊位。研发了“五码合一”(支付宝、网银、京东、百度钱包、翼支付)“面对面扫码”等多种在线支付渠道,大大方便了市民通过手机支付停车费。同时,在明城墙内134个站点推行了“无人值守,自助缴费”管理模式。
大西安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模样,许多民生难点都在发展中逐一破解。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发表在5月10日《人民日报》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的署名文章中所言,大西安正逐步实现“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闻推荐
西安财经大学吴旺延教授的《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基于关天经济区的实证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3...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