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西安文脉工程”艺术名家荟萃系列艺术指导:文脉艺术工程总监 王犇 以简洁的木刻黑白语言塑造《于右任》 戴信军/文
艺术简历>>>
戴信军:陕西三原人,祖籍蓝田。西安美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黄土画派画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特聘版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辞林·版画分卷》编委撰稿人。出版过《戴信军国画集》、专著《从传统走向现代》获中国作家杂志世纪论坛二等奖。
作品曾入选画展:“全国六届美展版画展、连环画展”;“国际和平年展”;“一、二、三届全国三版展”;“全国黄河画展”;“全国粉画展”;“十一、十四、十五届全国版画展”;“全国九届美展”;“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及邀请展”等。
作品曾获奖:“鲁迅版画奖”,“和平金奖”。“延安颂”铜奖;“国际丝绸之路展览”二等奖;《高兴插图》获“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及“省首届美术奖”二等奖。
作品曾刊登书籍杂志:《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春华秋实-新中国版画集》、《美术》、《中国版画》、《中国连环画》、《中国美术大事记》97、98、99专版等。
爱国主义者于右任被誉为“当代草圣”“现代书圣”。
于右任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元老。1910年创办《民立报》,公开宣扬革命言论。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抗击北洋军阀。1938年在武汉成立“民族诗坛”,动员文艺界“以笔为枪,直戳日寇胸膛”。应周恩来、朱德之邀,题签“新华日报”,支持国共谈判。参加三原共产党人刘伯坚、王叔振婚礼……
于右任故居在三原西关渠岸旁,我家巷口便是先生故居。我初中便是在于右任创办并提名的民治中学读书,于右任先生的故事及精湛的书艺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九十年代,我创作了第一幅《于右任》木刻,当时资料有限。于右任《望大陆》诗的发表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没有这首诗书法原印件的情况下,便以集于体草书之法,完成了于翁和台湾人民渴望回归大陆、实现统一这一主题的创作。画面以台湾岛为形式元素,将人物和《望大陆》诗组成整幅画面。这幅作品入选了陕西省美术作品展。
2016年在参加西安文脉工程二期选题中,于右任这一主题又触动我多年创作的欲望,我想继续把这一题材延伸放大。
由于原木刻构思局限于台湾多民族群体,便又画了草图于右任大海边眺望大陆,以海峡为情感依托,晚年扶杖遥望大陆,《望大陆》诗题于上方天空。终因未突破惯性思维而被否定,一度陷入空白。
在有关专家建议下,是否围绕于右任的人生历程思考,便多次回到老家三原于右任故居、于右任纪念馆查询资料,访问于右任纪念馆原馆长张应选先生等人,将文图资料、书籍及零散的访谈片断汇集,试图以新的视觉、全方位解读于翁一生,复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艺术形象。
从躯壳到灵魂,认知到感悟,走出前两稿概念的东西,寻找历史的细节,重新审慎地进入第三稿的草图中,总结得失,抛弃与坚守。对第一稿的最初形式保留,将语言精炼提纯,打破时空、比例、透视,以平面分割之法,使构成组合趋于合情、合理、自然。在尊重历史基调上,艺术地再现于翁各生命历程中精彩的瞬间。主体于右任像基本保留了第一稿形象,其它几组人物并不局限于某一幅历史照,而是潜藏于作者对于翁的理解及情感,是一个个艺术的形象再现,是一个历史符号及象征。围绕主体周围的小人物,似串串珍珠闪烁在遥远的历史风云中,形成一幅符合中国传统精神的作品,丰富了主体的内涵,把历史人物还原到那个特殊的岁月。几十个大小人物与于体草书相映,丰富完善了细节,塑造了一个忠诚爱国诗人草圣的形象,让人回味《望大陆》草书诗词之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思乡爱国情怀。
作品以简洁的木刻黑白语言,在刀味、木味的阴阳转换中呈现出于右任这一艺术形象和视觉张力。
如果创作时间再充足些,画面的艺术冲击力和各组小人物的形象会更丰富更耐人深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丽莉)记者昨日获悉,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今日起将开通192路公交车,填补曲江二期公交线路空白,方便沿线群众出行。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