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这样 高考 ……
【编者按】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公平方式,其中承载了一个个莘莘学子的励志故事,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全家总动员”。我们都从高考中走来,从当年的“个人行为”,到今天的“全民瞩目”,高考经历了形式与内容、热度与广度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高考永远是一场关乎个人命运的博弈。
今天,本刊推出一组反映过去时光里的高考故事。这些“过来人”的娓娓叙述,同样饱含着寒窗苦读的艰辛、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或是拼搏之后愿望落空的失意。不管怎样,高考洒下我们奋斗的心血,浸透我们青春的泪泉,是我们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珍贵记忆。
三代人的高考
□韦良秀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经40多个年头了。40年,在岁月之河中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可谓漫长。如果再把“四十”这个数字与高考联系起来,心中又会激荡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父亲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据他回忆,那年,正在下乡插队的他突然从村头的大喇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便立刻放下锄头,激动万分地狂奔回家,从箱子里翻出仅有的几本书,紧紧地攥在手里。当时,几乎没有所谓的复习资料,他便和报名考试的邻居组成了一个复习小组,白天干活,晚上几个人就把各自手头上的教材集中起来,然后围坐在煤油灯下交换着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高考的日子。
那是一个冬天,奶奶早早地起了床,把六个煮熟的鸡蛋连同满满的期望一同装进父亲的挎包里。等待的结果是漫长的,在一天天的煎熬之后,得到的却是父亲落榜的消息。爷爷很生气,觉得父亲给家里丢了脸,老人家一连两个月都没出门,父亲也整日闷闷不乐。在奶奶和姑姑们的轮番劝说下,半年之后,家人总算才有了笑脸。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后来再没参加过高考,这也成了他心中不小的遗憾。
因为父亲高考失利,考大学的“光荣使命”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肩上。尤其到了高中阶段,父亲就一再嘱咐我,一定要拿出所有力气,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为了圆梦,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录音机、随身听以及各种英语磁带。然而,那时正值青春时期的我,却迷恋上了音乐。白天从同学处借来流行歌曲磁带,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听。那次,正听得入迷,被子一下子被掀开了,我看到的是一张怒目圆睁且极其失望的脸。父亲长吐出一口气,我知道那是他在极力压制怒火。几分钟之后,他坐在床边,竟然心平气和地跟我谈起来。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父子俩说了整整一夜的话,那一晚,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个落榜父亲的殷切期待。从此,我心无旁骛,整个人都和学习融为一体了。当时的高考被安排在七月的七、八、九日,天气非常炎热,在四十一摄氏度的高温中,我完成了“家族使命”,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庄重地将其摆放在爷爷的遗像前,然后默默地站着。突然,他的双肩微微颤动起来,那一刻,我再次体会到了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分量。
今年,女儿参加高考。一直以来,我和妻子并没有给她定什么目标,因为我切身体会过那种“压力山大”的滋味,我们不想将这种感受再延续下去。话虽这么说,但我觉得当孩子进入考场的那一刻,自己还是会心绪难平。纵然现在的高考早已不是父辈那个时期的“一考定终身”了,但对于每一个高考的孩子来说,成绩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走向,谁不希望他们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几十年的高考,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发展和进步。又是一年高考时,希望所有的考生,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毕竟,它只是人生当中的一次考试。人生路漫漫,将来的“测验”还会很多,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和拼搏。
我和哥哥同赶考
□倪慧娟
假如人生有一场考试永远不会忘,那一定是高考。
多少人,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命运。有人因发挥不好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失常;有人因考试成绩出色,顺利跳出农门走进了大城市;有人填报志愿失误,选择了自己并不热爱的专业,从此蹉跎半生。
1994的高考,注定成为我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年我们打地铺睡在老师家的客厅里,那年的考场放满了用来防暑降温的脸盆,那年我和我哥一起参加高考从而改变了一家的生活……
1994年的高考季,南方天气异常炎热,高考之前的复习中就已经有人频繁中暑了。为了能更好地迎接高考的到来,班主任决定把他家的客厅收拾出来给我们睡觉。电风扇搬进了客厅,沙发、地板甚至还有他女儿的小床全部被我们临时占用。我们几个女同学享受着老师给我们的这份福利,不敢和平时一样说笑玩闹,按时休息,安心迎战高考。
头一年的高考,南方大雨,城里被淹,考生们一个个划着船进城参加高考。轮到我们这一年,大雨不曾降临,但酷暑却也如期而至。为了能让大家安心高考,学校安排运输了几大卡车的冰块,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人都把自己的洗脸盆贡献了出来。每个考场放了十几个脸盆,放眼望去,大小不一、色彩多样的脸盆在教室里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真是考场的别样风景。我的考桌旁边就放了一个脸盆,冰块在脸盆里慢慢融化,室内的温度慢慢降低,尽管紧张的汗水仍然在流淌,但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已经远离了我们。那年的高考,五颜六色的脸盆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一场考试,改变命运的方向,这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很普遍的现象。学子们都是使出了狠劲在冲刺,跳出农门、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是我们所追求的。那年夏天,复读的哥哥和我一起参加高考。幸运的是,最终我和我哥都考上了大学,我上了重点线,他上了大专线。我去了西安,他去了长春。此后,我家聚少离多,开启了父母在南方、儿女在北方的生活。
1994年的高考,让我走向了新起点,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尽管现在的机会比我们那时候多了许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仍然是人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考试。
父亲陪考
□张晓峰
我高考那年,父亲四十八岁,我十八岁。十八岁的我高大魁梧,看起来已经是个十足的成年人了;四十八岁的父亲弯腰驼背,看上去已然是个老头儿了。
家离考点所在的县城三十里,那时还不通公交。家里有辆自行车,是二舅骑了十年后送给我们的,一走动就“吱哇”乱响。我去上学,宁肯步行,也不愿意骑它。父亲借了村主任家的一辆半新自行车,原本说让我自己骑着去,吃中午饭的时候,父亲又改变了主意,要陪我去高考。我说:“家里正割麦,你就不要去了。”父亲说:“考试是大事儿,割麦是小事儿。你没出过远门,吃饭、住店的事都不懂,还是我陪着去吧。”父亲语气坚决,而且他说得也对,我没再说什么。父亲又去隔壁的孙叔家借了一件没有补丁的短袖,从柜子里翻出了只有走亲戚才穿的长裤,父子俩上了路。
我要骑车载父亲,他说什么也不肯,说:“你明天要考试,不能累着。再说你骑车也没载过人,怕骑不好。”父亲天不明就去地里割麦,到吃晌午饭才回来,比我更累。我说:“那咱俩轮换着骑吧。”父亲说:“好,我骑不动时让你载着我。”路是平路,也没有太大的风,只是热。刚走出四五里,父亲头上的汗水就顺着脖子往下淌,一会儿短袖就湿透了。我跳下车,要载父亲一段。父亲不肯:“走这点路没啥,走一半时再换你。”我只好又上了车。父亲的背本来就驼,载着我蹬车时身子几乎趴在了车把上。遇到上坡时,父亲的身子左拧一下,右扭一下,浑身的骨节发出“咯吱”的响声,让人担心会散了架。到半路时,我说什么也不让父亲骑了。父亲拗不过我,只好把车子给我。我虽然长得高大,却没有多少力气,骑了不大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父亲让我下车换他,我咬着牙说:“没事儿,我能行。”上一座桥时,我拼尽全力,快到桥顶时,没能坚持住,腿一软,车子倒了,我们俩都摔倒了。还好人和车都没事,父亲却再也不让我骑了,剩下的十里路,父亲一直载着我。
看了考场,简单吃了点东西,便找住的地方。考场附近的旅社都已住满,父亲载着我大街小巷四处钻,天快黑时,才在县酒厂的招待所住下。屋子里很简单,只有两张床,上面一台吊扇,下面一个脸盆。洗了脸,用凉水冲了身子,父亲就让我先睡,说他打呼噜,怕我睡不好。
我奔波了半天,又困又乏,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半夜醒来时,却不见了父亲。莫非他又回家割麦了?我正胡思乱想,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细微的鼾声。这是我熟悉的父亲的鼾声!我打开门一看,父亲正在门外的走廊里熟睡,随着鼾声,他瘦骨嶙峋的胸膛也在一起一伏。
我的至亲至爱的父亲啊,他是怕鼾声惊醒我,才睡到外面的。我想叫醒他,让他睡进屋里,又不忍心,他睡得多么香甜呀,时不时还说着梦话。看到有几只蚊子,我悄悄回屋拿了本书,想把蚊子赶走。我的书刚扇动一下,父亲就醒了。父亲自责地说:“你看我这毛病多大,在屋外打呼噜也能把人吓醒。早知道,我离你这屋子远点了。”我的泪流下来了,什么也说不出,拉着父亲进了屋。我很快又睡着了,醒来天已大亮。父亲已经醒了,眼里满是血丝。我知道,他后半夜根本没睡。
那年的作文是写亲情,我写了父亲陪考这件事。我边流泪边写,把浓浓的父爱都写进了作文里。那时语文总分还是120分,我考了112分。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说,这样高的分数,作文一定接近于满分了。如果我的作文是满分的话,这个满分不仅是打给我的,更是打给父亲的,打给那如山一样高、地一样厚、海一样深的父爱的!
那年,我高考失利
□王珉
回想高考那些事,真的如梦般,仿佛青春底色上幸福、痛苦、喜悦的鲜红印章。最重要的是,庆幸有母爱的关怀,让我在失败后,通过历练走向成功。
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省检,我考砸了,从班级前二十名,一下跌到末尾。原本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考了理想分数。那阵子,我很惶恐。伴随黑板上倒计时数字的减少,绝望的我抬不起头,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
这一切,都被悉心照料的母亲看在眼里,伤在心里。那天夜里,我神情漠然地喝着补品。“最近你食量非常少,我下班后特意跑去肯德基,给你买了最爱吃的吮指鸡块当夜宵。”虽被美食打动,但我仍提不起兴致。母亲为了我复习方便,特意在学校附近租房,而我这种成绩怎对得起她?我怔怔地看着她:“妈,这次省检我没有考好……”唇角有些僵硬。“考试过去就过去吧,它只能代表应试。我知道你并未发挥出真实水平,重头戏还在后面,相信自己,不必自责!”
回忆这些日子母亲的关怀,强忍在心头的泪终于溃堤。每当我坐在课桌旁看书,她总学着猫步,蹑手蹑脚地在旁边倒咖啡,悄然无声地在我脚边点上驱蚊水。房东爱看电视,母亲为了不让声音分散我的注意力,还找房东私下沟通。每天满满的课程和堆积成山的测试书,使我疲倦不堪,经常晚上十点就开始打盹,母亲总是捏我胳膊将我弄醒。而当我奋笔疾书到凌晨,卧室那盏灯依然亮着。我劝母亲早点休息,她却推说报纸多,没用心看很可惜,其实她在帮我收集应景的作文素材。
2008年6月8日,是我今生难以忘怀的一天。母亲有说有笑地把我送到考场外,道别时,她伸出手对我说:“来,使劲握一握,让我给你传递力量!”我朝她粲然一笑,用双手紧紧地握住温暖的手心,健步走入考场。
高考就是一场马拉松,后续还有填志愿录取的“最后一公里”,这并不比高考轻松。那年,采取先预估分数填志愿,后出成绩录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我的失误,预估成绩过高,填报了河北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命运和我开了玩笑,我踩了三本线头二本线底,但成绩比预估低。当二本录取工作开始后,我以八分之差无缘。怎么办?母亲做好让我复读的准备。就在我报名那天,从网上查询到录取信息,我被三本批次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录取了。所以,我的问题就变成了:选择复读还是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打电话咨询班主任,她的话让我坚定了信念:在任何一所大学,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有成就。于是,我决定去大学拼搏。至此,我的高考落下帷幕。
骑着单车去考试
□孟祥菊
高考,历来是万民瞩目的一件盛大“赛事”,也是无数莘莘学子怀揣梦想、挑战自我的恢弘“战场”。因而,每逢到了六月初的高考之日,只见市内大大小小的考点门前,迎送考生赶考的专用车辆总是络绎不绝,常常需要借助警力才得以维持正常秩序。面对此景,我的心中总会泛起涟漪,并情不自禁地怀想起当年骑着单车去赶考的往事。
那日,惯于早起的母亲刻意为我做了一碗面条,还破天荒地往里面放入两个荷包蛋;而一向木讷的父亲则不停地为我擦拭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并新换了一个朱红色的鞍座套。我的清贫的父母,只能用自己想得到的最得体的办法,助我高考顺利。
迎着和暖的晨风,伴着满满的自信,我骑上单车,和几个同龄的伙伴径直奔赴离家二十里外的县城中学去赶考。可能是年轻气盛的缘故,我们并不晓得累,一路将车子蹬得飞快。同伴阿辉是个乐天派,她清了清嗓子,声音高亢地唱起了校园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引得众人兴奋地一路伴唱,每个人的心里顿显轻松许多,一颗颗澎湃的心提前飞到了考场。
忽然听得“咔咔咔”几声爆响,我大叫一声“不好”,连人带车滚入路边的一面斜坡。同伴们即刻停下车,喊叫着跑过来搀起我。好在伤势不重,只是胳膊肘处擦破点皮。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的自行车的链条断了。车子自然不能骑了,我只好将它寄存在路旁的一户老乡家里,然后同伴们轮换着用自行车载我前行。当我们大汗淋漓赶到考点的时候,距离开考只剩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了,在大门口焦急等待的班主任张老师将我们送入考场,满脸含笑祝愿我们考出好成绩。
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第一科考的是数学,试题难度不大,多数考题似曾相识,却又略有不同,我提前半小时将试卷做完。环顾四周,看着依然埋头忙碌的同学们,我的心中一片释然。接下来的几科答得更顺,一路畅通……考试结束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大家又跑接力般用自行车将我送回家。
那年暑期,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3分的好成绩,幸运考入本市一所师范院校,至此开始了我此生不渝的教师生涯。
时光如沙漏。每年的六月,当我看到众多考生被大小车辆众星捧月般送入考场的壮观场面,我的内心总会忆起多年前那次骑着单车去赶考的往事。当年的高考,既无名车相送,又无亲人作陪,但自信的我还是凭借个人努力,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而今想来,这种不含带任何压力的赶考经历,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让我从年少时起便练就了一种从容挑战生活困难的本领。
新闻推荐
2018考试季系列报道 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奋斗中闪光 ——“世纪宝宝”成为二〇一八年高考主力军
6月7日上午,家长们用手机记录孩子走出考场的瞬间。本报记者侯燕妮摄6月7日一大早,老师为考生发放准考证。本报记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