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戏曲“自乐”变“众乐” 西安秦腔北会迎来四十岁生日

西安晚报 2018-06-01 04:30 大字

秦腔北会演员展示技艺记者 尚洪涛 摄

5月30日晚,各路秦腔名角、“梅花奖”演员和普通秦腔爱好者数百人齐聚在陕西职业学院大剧院,你方唱罢我登台,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这样热闹的景象是众人在共庆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秦腔自乐班——秦腔北会的四十岁生日。秦腔北会初成立于上世纪40年代,并在1978年恢复活动,如今也是西安市规模最大的群众性秦腔自乐班之一。

作为梨园之都,西安不仅有着诸多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社,活跃在城墙根、各大公园中的“秦腔自乐班”也被外地甚至外国游客视为“城市景观”——在很多人眼中,这些由市民自发组建的自乐班,唱出的秦腔就是西安城声音的一部分,也抒发着古城人对生活的感知与激情。其中,秦腔北会是粉丝最多的秦腔自乐班之一——被西安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评价为“当之无愧的西安秦腔爱好者的大学校”。秦腔北会也是纯公益性质的自乐班,有400余名会员,他们坚持以“自娱自乐,活跃群众生活”为宗旨,除了平时在北门城墙根下为市民义务演唱,近些年还到西安市工厂、农村、学校等义务演出,共演出6000多场次。就在去年,秦腔北会受邀登上了浙江卫视的文化专题节目《一本书,一座城》,向全国观众展现活跃在市民中的西安戏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秦腔北会也与拥有两个百年剧社的西安秦腔剧院携手,在“草根”和专业的不同领域,为西安的戏曲繁荣做着努力。在当日的晚会上,西安秦腔剧院的侯红琴、张涛等名家纷纷登台助阵,唱起《火焰驹》《周仁回府》等经典选段,名家与票友你来我往,名段演唱,精彩非凡。

在让本地市民、外地游客感受古城浓郁的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让以秦腔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古城从“自乐”变“众乐”。但另一方面,秦腔北会会长王世森也向记者坦言,和西安市很多自发性公益自乐班一样,秦腔北会也面临着缺乏固定演出场地、缺乏资金等问题,“演出都是公益的,大家自掏腰包筹集服装、道具已经很不容易,露天公园不让接电源,大家也是自己想办法用电池收音机伴奏。不过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能不再‘漂泊\’,有为市民演出的固定场所——毕竟,这座城市里爱戏的人太多了。”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登上大舞台 歌唱新时代

本报讯(记者王燕)节奏明快的舞蹈《大辫子甩起来》,满含深情的合唱《我爱我的祖国》……为助推大西安“音乐之城”建设,5...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