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黄永松西安谈希望 在市貌内涵上保留好历史文化特色

西安日报 2018-06-01 04:28 大字

■记者陈黎

“中国结”的命名者、主持完成200多本中国民间手艺书籍、被英国BBC拍入《传承的英雄》纪录片、他创刊的汉声杂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之最”之“最佳行家出版物”……在中国匠人大会尾声时,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的黄永松来到西安。75岁的他,47年如一日,跑遍大江南北,记录抢救民间手艺。他身在台湾,却来陕西无数次。30年前,他与还不为人所知的剪纸大师库淑兰同行,并帮她走上国际舞台。这次他为汉声图书展而来,与读者和老友一同分享另一种“匠心”的延续。

对中国民间手工艺不变的热爱,让他有了一种历史责任感。1971年,黄永松放弃留学机会,创办了汉声杂志,如今已享誉全球。他与杂志一起致力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奔走于大江南北,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他出版200多本书、几十年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库……这些长期收集建立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让他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这条发掘抢救之路必然难走。在西安举行的“汉声杂志民间来暨续存中国民间手艺命脉”的图书展上,黄永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笑着说,近半个世纪一路走下来,有三个关键词:不可自拔、苟延残喘、一息尚存。“因为热爱,发现很多丰富的快要消失掉的民间手艺,所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他说,想要做下去就要有物质条件,只能自己解决,所以经济上是“苟延残喘”。今天看,一路坚持下来,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和赞美,所以还能维持下去。

“同心土变金,牵手干大事。”黄永松说,陕西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一大批人去发现、探寻与保护。“一个民族不能缺少它的历史,就像我个人不可不认识自己的父母、祖先。”

30年前就来过西安,多年间走遍了陕西。那些老朋友匠人们如库淑兰等,大多已离世。提到这点他有点难过。“当时对接的代表性匠人走了,有的技艺仍在传承,他们的徒弟或孩子在做。”黄永松说,虽然技艺上和上一代比难免有折扣,但是很欣慰。“我们互相鼓励继续做下去,我尽量出好书给他们,用更多资源帮助他们。”如今他也在顺势而为,书籍的出版之外寻觅更多传播方式。

这次来西安,市貌的变化让他感触很深。“繁华、进步、高速、拥挤”。他说和当年已经不一样了,他希望西安在发展中保持自己的定位,市貌和内涵上保留好历史文化特色。

新闻推荐

2018年古城环保 世纪行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讯(记者拓玲)5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2018年古城环保世纪行组委会会议,总结2017年古城环保世纪行活动,安排部署2...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