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市场仍需规范
本报记者 马黎
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体验式教育的一种方式,游学近年来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暑期即将来临,涵盖名校交流、夏令营、文化体验等特色板块的游学产品正迎来预订高峰期。“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游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4月15日,在北京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约86万人次,2018年参与国际游学的用户或将达到105万人次,随着用户的增多,未来国际游学市场规模还将逐年扩大。另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参加国际游学,占到参加国际游学学生的11%。
“在游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低龄化正成为国际游学市场的趋势,这也与出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一致。”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西安端履门门市部的工作人员张月研表示。
《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中还指出,国际游学用户在选择项目和课程时,关注因素明显集中于教育的效果实现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上,其中有47.5%的用户关注“游学课程效果的实际收获”,有47.2%的用户关注“是否能明确提高学生的某些能力”,有41.7%的用户关注“游学内容是否有教育价值”。
游学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去年暑假,在西安一家银行工作的王晓峰带着上四年级的女儿,参加了一次以音乐为主题的欧洲游学活动。他说:“宣传页上列的活动内容很吸引人,我就和孩子报名参加了。”这次游学活动的团费标准为每人1.8万元,王晓峰女儿所在的学校共有20多名学生和6名家长参与,还有学校的2名老师随行。
到达欧洲没几天,王晓峰就感到,这次游学简直就是一次“文化苦旅”,所有的景点都是匆匆而过,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游览、品味,所谓的学习交流活动,就是和当地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见面和交谈。更让王晓峰等家长难以忍受的是,整个行程住的都是偏远的小旅店,几乎每顿饭都是盒饭。“我们几名家长找导游理论,导游才带我们吃了一次麦当劳。”王晓峰说。
行程的最后一天,王晓峰一行遇到了另一队游客,通过交谈得知,双方的行程基本一致,但对方的团费标准是每人不到1万元。王晓峰说:“感觉这次游学很失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没学到。”
据记者了解,部分旅行社或民营教育机构也在假期以夏令营等名义搞类似的活动,其中有一些颇受欢迎。
在西安北郊一家外企工作的任磊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已经连续3年参加某民营教育机构在浙江举办的夏令营。夏令营为期半个月,采用封闭式教学与外出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封闭式教学,就是让孩子早上6时起床,练习武术、诵读经典、学习礼仪、种植花草;外出旅游,就是老师带孩子们到古镇等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现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夏令营,我的孩子增长了不少知识,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今年我准备继续让孩子去。”任磊说。
游学仍需加强监管
“游学对于孩子开阔眼界、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等都很有帮助。”张月研说,对于游学,目前国家并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市场比较混乱,游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教育机构打着国际游学的幌子将学生带到国外,其实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大大缺失。更有些机构为了牟利,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给游学活动带来了巨大隐患。
游学在欧美国家已经盛行多年,但在我国还处于行业发展的不成熟期。据了解,目前承办游学的市场主体不只限于学校,还有旅行社、民营教育机构等,主管单位既有教育部门,也有旅游部门。
为规范管理国际游学行业,教育部已经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中小学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从服务、人员、产品、基地、安全等各个环节规范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有规可依。
有专家认为,游学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首先,政府部门应对国内外游学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进行政策支撑和指导。其次,应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将国内外游学作为学校的社会实践学习内容。第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规范接待标准,引导游学市场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辉)5月29日,“龙门行动计划”之“鱼跃龙门、共兴大业”——大创新时代下拟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活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