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朱鹮痴狂的女画家

汉中日报 2018-05-24 01:20 大字

油画家晏子

韩晓艳“我对朱鹮一往情深,我把今生创作的重要笔墨瞄准了朱鹮。”晏子着魔一般喜欢着朱鹮。近年来,她举办两次有关朱鹮的油画展,独立创作由60幅作品组成的《朱鹮的艺术史诗》大型主题油画组画。

晏子是一位具有俄罗斯血统的职业油画家,生于重庆,现居西安。初次见她会让人错愕:一个外国人竟说一口地道的重庆话。

晏子爷爷是俄罗斯人,奶奶是中国人,姓晏。艺术名号“晏子”来源于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晏子,既是对祖辈的敬重和思念,也寄托爷爷的期盼,希望她成为中俄艺术连接的纽带和文化传播的使者。结缘 晏子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她清楚地记得爷爷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教堂,穹顶壁画中挥舞着白色翅膀又发着粉色光的鸟儿,仿佛要朝自己飞来,她忍不住拽了拽爷爷的衣角,爷爷悄悄说那叫“天堂鸟”。从此,那只鸟便永远地驻在心里。

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在秦岭脚下写生,远远看到两只白色的大鸟在空中飞来飞去。黑色的长嘴尖端是朱红色的,翅膀后部和尾下侧在阳光照耀下,透着淡淡红色的光晕。同行的朋友告诉她“那是朱鹮”。

随后,晏子查阅资料,才明白那白色的大鸟就是小时候在俄罗斯教堂见过的“天堂鸟”。这惊鸿一瞥,让朱鹮在晏子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对美的向往和作为画者的冲动感让晏子忍不住想要走进朱鹮的世界。

下笔 慢慢地,晏子了解到,很久以前,朱鹮其实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有分布的记录。从1960年开始,朱鹮数量陡降,到1970年,中国、日本和苏联的科学家花费大量精力寻找但一无所获。直到1981年,才在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

这种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美丽鸟儿,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竟差一点灭绝了。晏子决心把朱鹮的故事诉诸笔端。她先后5次去洋县县城、华阳等朱鹮保护基地观察写生,完成朱鹮写生作品近40幅,采访参与保护朱鹮的专家近20人,阅读朱鹮保护案例近例,画创20作草图近200幅……业内人士称晏子是用油画创作朱鹮第一人。“创作朱鹮主题油画比想象中难多啦。因为在创作时,不仅涉及山水人物,还涉及鸟类、静物等,若画家只是擅长一方面,创作必然会有障碍,这就要求画家有坚实的基本功。所以独自一个人创作朱鹮主题油画是非常艰难的。”晏子略带自豪地说。晏子回味着创作的艰辛过程。朱鹮是飞行的鸟类,接近它、观察它非常不容易,对其造型把握有很大的难度。从事朱鹮创作前一年,她尽可能捕捉朱鹮的各种造型,创作的线描稿有上千张。她回忆了一次近距离的观察:“一个冬天,我发现朱鹮在水田里寻食的身影,为了捕捉它优雅的身姿,就赤脚站在冰冷的水田里,直到‘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呼唤 晏子画中的朱鹮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更是一种对朱鹮保护工作者和对朱鹮保护做出贡献的所有人的敬意。“在创作过程中,表面上是我一个人在付出,实际上在身后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支持我、帮助我。在洋县写生时,当地人知道我是画朱鹮的,常有素不相识的人为我引路,为我提供便利。尤其是朱鹮保护专家刘荫增,我经常有专业问题需要请教,他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释疑解惑。”她动情地说。

经过近四十年的保护和繁育,朱鹮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2000多只,濒危局面得到缓解。中国朱鹮保护成为全球濒危物种被拯救的成功典范,创造了动物保护史上的奇迹。“看到朱鹮保护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很震撼。更促使我用油画这种艺术化的语言,激起人们对朱鹮的保护意识,能让人类惊醒并共同为朱鹮的生存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呼唤人类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尊重所有生物的生存权利并保护它们。”

晏子计划创作三部朱鹮主题油画故事。第一部是朱鹮的前世与今生,完成并公展。第二部是《我的妹妹叫朱鹮》,这是一部人与朱鹮相处20多年的一部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这个童话告诉人们,人与朱鹮是可以和平相处的。这部朱鹮主题画作创作已基本接近尾声,“希望能够在2019年展出。”第三部是朱鹮在天上的美,用抽象的手法,把朱鹮的高贵美丽融入在天上人间远古至今的故事里。

新闻推荐

西安出入境办证缴费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5月23日起,市民在西安市公安局19个出入境接待大厅办理证件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三种方式缴费...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