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看看“鹊桥”的四宗“最”

西安晚报 2018-05-22 05:15 大字

搭载“鹊桥”顺利入轨的长征四号丙火箭,其所有动力全部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而此次“鹊桥”飞入太空,也有着让人叹服的四宗“最”。

优中选优

迎来“最严苛”挑战

本次发射,对发动机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必须“优中选优”。以往卫星发射总是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离地球的最远距离为2800多公里左右,这次不同的是,“鹊桥”的最终目的地是位于距离地球40万公里的地月拉格郎日L2点。这样的发射要求,对上面级发动机的滑行和二次启动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纵观长四丙火箭的历次飞行,均在太原和酒泉发射场进行,这次为了保障最大程度借助地球自转的惯性力,增大火箭发射时的飞行速度,特别将发射地点改到了西昌。全新的工作条件、卫星轨道、发射地点,面对“三新”要求,该型发动机也迎来了最为严苛的挑战。

增点制造

边研制边交付“最迅速”

长四丙火箭的三级动力YF-40系列发动机,研制之初,就创造了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主发动机高空二次启动的“第一”。此前,该型发动机一直采取西安设计、试验,沈阳生产制造的异地模式。2016年12月,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及可靠性,该型发动机开始在六院西安地区增点制造。作为一台已经定型并长期参与飞行任务的发动机产品,增点制造意味着必须快速具备生产能力。而事实上,从增点的前一个月,设计人员才刚刚启动并探索前期组件的生产条件。

2017年6月,发动机即将参与首发飞行任务,仅半年时间,在一边研制一边交付的特殊时期,很多基于提升发动机可靠性的改进都呈现出“最迅速”。

整机运输

减震设施助力完成“最折腾”任务

长四丙一级火箭,由四台推力为75吨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而成。2013年,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开始论证整机交付方案,即将发动机在工厂完成并联,再直接通过公路运输送抵总体。

四台常规发动机并联后直径3.5米、整体高达3.4米,如此硕大的动力系统,怎么实现公路运输?车体不仅容量要够大,车内固定设施、减震系统、恒温恒湿标准更要达标。

在六院7103厂,一台宽3.5米、高4.2米、长14米的庞然大车驰抵厂区,工作人员打开拖车后面的保护罩门,车体边沿,一枚小小的垫片安静地躺在那里。从西安到宝鸡,一周内连续多次往返近3000公里,经历各种路况颠簸、紧急增减速、恶劣天气的行车状态,这枚垫片在最初的位置丝毫不动。在极限车况和路况下,车内震动常常会高达10个重力加速度。而安装在车内的震动监视仪显示,3000公里车程,车体震动量严格控制在1个重力加速度以内。六院的减震设施出色地完成了“最折腾”的任务。

箭体检验

让飞行质量“最有保障”

即便产品出了厂房,质量检验依然会像“保姆”那般,跟随着去总体单位和发射场,确认发动机在与火箭合体,甚至是作为箭体的组成部分在塔架矗立时,产品装配所有环节的合理合规。直到发射的最后一刻,发动机在,检验在。

10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火箭飞行前的“温馨港湾”,在火箭内部,发动机火工品装配是否到位,与其他阀门、线路连接是否准确无误,都要一一检验。

一级舱体,也就是一级发动机的所在地,四台发动机之间,密布着各种管道和线路,空间十分狭小。每次检验,舱体里艰难行动的唯一一名工作人员,要对长四丙火箭一二三级发动机的77个关键连接处进行排查,并逐个拍照留存。高难度姿势之下,头戴行灯,或嘴里含着电筒,一只手扶着关键标识,另一只手操作相机。深蹲、浅蹲、斜蹲……各种姿势,唯一没有直立。在两级舱体行动时,箭体还会时不时出现晃动。一个半小时的“憋屈”下来,常常腿都打哆嗦,而“最憋屈”也侧面说明了箭体“最苗条”,飞行质量“最有保障”。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文/记者关颖

图/东方IC

新闻推荐

西安市表彰2018年 西安工匠之星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王戴娜)昨日,市政府表彰2018年“西安十佳工匠之星”和90位“西安工匠”。授予白莲等10名同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