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二季,你看了吗?
去年,《朗读者》用一场美好的“遇见”,开启了和广大观众的相识与相知。时隔一年之后,全新升级的《朗读者》第二季于5月5日晚在CCTV-1迎来首播。第一期以“初心”为主题词,节目制作人、总导演、主持人董卿携“文学奇才”贾平凹、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著名企业家宗庆后、90后“守鹤人”徐卓温暖回归,光荣绽放。
给岁月以情感,讲述温暖故事,呈现宽广人生。“初心”二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映照着《朗读者》这档央视现象级文化综艺的成长心路,就像董卿在节目开场所言:“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朗读者》的初心非常朴素,它希望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文字去抚慰人心。这一次的回归,董卿与她的《朗读者》带来的是一份对“朴实、深厚、诚恳”立意的秉承贯彻,一份对文化节目的高品质与大格局的坚守,更是一份对朗读和朗读者本身的真挚情感,和一份对一直以来喜爱和支持节目的观众的回馈。
除了节目核心元素的全面升级,观众也会明显发现,本季气质也发生了些许改变。除了一如既往像暖流般流淌入心,节目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感知,加入了理性的自省与思辨。它观照个人的愿望、誓言与梦想,也共话国家的期许、民族的希望和社会的温度。
嘉宾和读本的开合度加大
力邀多元领域的代表人士和文学擦出曼妙的火花
“我希望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而不简单地屈从于流泪的意愿。除了温情的那部分还在延续以外,是不是增加一些思辨的东西?”《朗读者》第二季开播之前,董卿在谈及这一次的突破时,由衷希望通过本季《朗读者》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群体,大家心生共鸣,共同体悟文字当中蕴含的博大情感和深厚内涵,找到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的力量。
全新亮相的《朗读者》第一期五位嘉宾贾平凹、薛其坤、姚明、宗庆后、徐卓,此前几乎没有在任何一档电视文艺节目当中出现过。这些来自文学界、科学界、体育界、企业界的权威符号人物,以及坚守野生动物保护的“守鹤人”,共同展示出本季节目在嘉宾选取上的丰富性、稀缺性和代表性。各具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的五位嘉宾,为观众朗读的文章节选,也高度暗合了他们的人生心路和情感世界。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先生借《礼记·大学》节选,致敬清华物理奠基人叶企孙先生。他在节目中回忆自己艰苦求学从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经历,不断将童年朦胧的科学梦想一点一滴接近、实现,享受科学研究的美妙,更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做实干家”。
姑姑和爸爸先后倒在了沼泽地,身为“徐家第三代守鹤人”,意志坚定的徐卓决心回到扎龙湿地保护区,沿着家人的足迹继续前行。她用张抗抗《白色大鸟的故乡》表达自己的热爱和信念,超越生死,去与自然和生命对话。
他是中国体育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无数年轻一代的偶像,姚明带来海明威《真实的高贵》,“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他说,“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要以社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社会和生活在不停往前走,你要跟上它。”
73岁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是生活朴素的“布鞋老总”,也是全公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他把季羡林的《八十抒怀》献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贾平凹用四十多年的笔墨书写秦岭这座他心中最崇高的山,但他“总觉得写得还不满意,总想着下一部”。《朗读者》重温他的经典文学片段,所要传达的态度一如董卿所言,“文学创作只是一部分人,阅读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初心却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它关乎我们快不快乐,安不安详,从哪里来,最后走向哪里。”
从首期可以看出,《朗读者》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不只是耳熟能详和浅显易懂的文章,它更在力图邀请更多对整个社会有榜样力量、推动意义、启示效应的人士,纳入更多在整个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撼动地位的经典文本,哪怕稍微陌生一些、深奥一点,仍极力希望带领观众一并领略,多元感悟,看到大千世界更加绚烂多彩的火花。
更为丰富立体的朗读体验
不拘泥于条件和心境,它可以变成无时、无刻、无形的存在
心中暗藏千言万语,不如放声四海。上一季,从《朗读者》延展到线下的大众互动载体“朗读亭”在全国多个城市掀起一股朗读热,很多人形容它是“城市中的一盏明灯”,即便24小时开放,亭外也常是大排长龙。虽然只有2.5平方米和一段3分钟的朗读,却讲述了太多动人的故事,彰显着平凡人生的情感浓度。
阔别的这一年,《朗读者》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大众创造更加丰富立体的朗读体验,本季宣传片用“无声的文字”传递制作团队“有声的态度”——朗读究竟需要什么?需要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安静的阅读环境、一本经典的名著、丰富的人生阅历,抑或是观众的掌声、温暖的陪伴以及一束柔和明澈的光?
其实,朗读可以无惧恶劣的天气与吵闹的环境,不限于年龄与载体。它可以是个体的心灵私享,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思想碰撞……
沿着这一重思考,本季《朗读者》在朗读形式的创新和拓展上,作出了进一步的升级:
首先,和第一季中规中矩的朗读不同,本季打破定式,以单人阅读为主,增加了双人、多人乃至跨时空阅读的形态。
首期节目中,薛其坤先生在舞台朗读《礼记·大学》的同时,出现在画面里的还有93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向涛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先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17年获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周树云女士……他们在清华校园和薛其坤先生跨越时空同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致敬“物理大师”叶企孙先生,传递历久弥新的格物致知精神。
贾平凹先生的朗读环节,变成了和他的朋友及读者们的朗读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西北大学毕业生王小亭还有董卿都加入其中,重温《秦腔》《浮躁》《月迹》《山本》《西大三年》……当他们读起这些片段,也仿佛在读贾平凹的人生,浑厚、立体,碰撞出无限的诗意和思考。
第二,节目赋予朗读以神圣庄严和美学韵味,同时延续“高而不冷”的制作理念,让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人生体验,令人心生向往。
贾平凹在节目中透露,他写书会在豪华笔记本上写初稿,因为“写作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事情”。《朗读者》也有意赋予朗读一种类似的仪式感。
和上一季一样,节目让文学和情感伴着音乐的旋律流淌,第一期邀请到青年钢琴家吴牧野。同时,“民谣大师”胡德夫先生为第二季创作主题曲《一幅画》,他说:“《朗读者》是一个文学性的节目,我本身写诗、写歌,也弹奏、演唱,我的音乐是希望描绘当时的心情,这是一种绝妙的体验,这档节目里也会发生很多这样的瞬间。”
“高而不冷”是《朗读者》一直以来的诉求。细节之处不难看出节目亲近大众的良苦用心。例如在嘉宾朗读《礼记·大学》《真实的高贵》之前,节目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建委先生、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先生出镜,向大众简明扼要科普这些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和中国读者的贴近性何在。
此外,《礼记·大学》朗读时的字幕部分,出现的是原著的白话文版,让观众一看就懂,简洁明了。
第三,超级网红“朗读亭”温暖继续,并极力衍生更多互动产品,让更多人与对朗读触手可及,加入这场“全民行动”。
新一季节目开播前夕,朗读亭已经正式启用,并陆续去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西安、南京、成都、银川、青岛、大连这十二座城市。
首播时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朗读者》开头又见朗读亭的火热场景。诸多面孔不分地区和年龄,声情并茂朗读着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选择。90岁高龄的原中央编译局局长,中国译协创始人之一宋书声先生特别朗读了马克思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寄语更多青年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青春的意义。
除了线下朗读亭,新一季《朗读者》还上线了堪称“线上朗读亭”的朗读者App,同时联合微博电视发起边看边聊边朗读互动活动,号召更多人与董卿一起发现朗读的魅力,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传递朗读的力量。
方寸间显精神,咫尺间见乾坤。再次回归,《朗读者》犹如“遇见”时的模样。向善、向美、向真,向着温暖的情感和伟大的力量,朗读依旧,初心不改。据大河网
新闻推荐
西安华清学府城9岁男童遇害案告破 谁都没想到嫌疑人竟是托管班“胖叔叔” 悲伤的小区居民自发祭奠遇害孩子 “小哥哥你一路平安”
昨日,西安华清学府城小区居民自发在草坪上摆放鲜花、水果等物品,寄托对被害9岁男童的哀思,其中一张纸上写着『小哥哥你一路平安』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昨日,随着西安新城警方警情通报的发布,华清学府城9...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