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理解信任是她们回归社会的关键

陕西日报 2018-05-03 07:06 大字

  本报记者 成全勃 实习生 马艳红

  “戒毒所是什么样子的?”“戒毒人员平时在戒毒所内做些什么?”“戒毒人员的吃住条件怎么样?”“戒毒所的干警是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

  4月26日上午,通过网络自主报名和妇联组织、街道办、社区推荐等形式,产生的32名公民代表走进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公民代表在戒毒所民警的带领下,走进了戒毒人员的生活场所,近距离接触这个误入歧途的群体。

   戒毒所比想象中温馨

  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杨琳最先给代表们作了介绍。她说,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全省唯一的管理、教育女性戒毒人员的场所,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对送到这里的女性戒毒人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心理脱毒和康复治疗。表现好的戒毒人员,可经批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提前回归社会。

  在戒毒所内的教育中心,戒毒人员正在进行法律咨询、沙盘治疗和美容技能培训。操场上,戒毒人员在专注地排练舞蹈。厨房操作间内,戒毒人员正在忙碌地为同伴准备午餐。她们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墙上的食谱显示每天的菜品都不重样。在戒毒人员的宿舍,记者看到,每个宿舍的床都是上下铺,粉色的床单被罩给人干净、整洁、明亮的感觉。

  参观完戒毒所,公民代表感触颇深。“这是我第一次来戒毒所参观,今天看过以后,觉得戒毒所比想象中温馨多了。”来自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东元路物流社区的靳改珍感慨地说。

  西安市未央区妇联推荐的公民代表赵峰激动地说:“我几年前来参观时,基础设施还没这么完善,也没有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现在真的是大变样。”

   了解戒毒人员才能接纳她们

  在才艺表演时,即将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小杨上台向32名公民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刚来到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她特别排斥这里的生活,经常不服从管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接受了这里的生活,认知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从“要我戒毒”转变为“我要戒毒”。

  “我希望全社会都能了解戒毒人员,社会大众对戒毒者的信任和理解,是她们回归社会的关键。”一位戒毒民警这样说。在戒毒民警看来,一名吸毒者背后往往有一个甚至多个破碎的家庭,挽救一名吸毒者便是挽救了一个甚至好几个家庭。

  从事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公民代表王维雄坦言:“我比较关注这些戒毒人员步入社会后的状况。她们在戒毒所内接受了许多技能培训,也掌握了一些工作技能,但还是有个别戒毒成功的人员复吸毒品,被送回来二次戒毒。”他认为这个问题最大的症结在于许多人不了解戒毒者戒毒期间的生活,从而导致社会排斥戒毒人员。

  来自太平洋保险西安分公司的公民代表马欢说,自己以前不了解戒毒所,印象中的戒毒所实行的是监狱式管理,但参观后实际情况出乎意料。看到这些戒毒人员在这么友爱的环境里戒毒,我对她们的接受度、信任度也会更高。希望政府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群体,从而更好地接纳她们,帮助她们重新融入社会。

  让更多人了解吸毒的危害

  吸毒人群覆盖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社会职业群体。滥用合成毒品问题在青少年中很是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现有吸毒人数的43.5%。吸毒人员中滥用新型毒品、合成毒品的人数急剧增加,占到收治戒毒人员总数的60%以上。戒毒所收治的吸毒人员构成日益复杂,教育戒治难度不断加大,执法风险高,这些给戒毒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的一位公民代表在参观戒毒所时发现,戒毒所内值班人员很少,有的岗位只有一个值班干警。他提出疑问:“如果戒毒人员毒瘾发作后,警力是否够用?”省戒毒管理局局长杨丕功回答说,国家规定戒毒警察与戒毒人员的比例为1:5,目前陕西省的比例约为3:20,我们会适当增加辅警人数。杨丕功还告诉公民代表,戒毒警察是公务员编制,想要报考的人员走考公务员的流程即可。

  马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让戒毒宣传进社区、进高校的问题。省戒毒管理局副局长冯有势回答说,司法部要求各戒毒场所和驻地学校合作,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同时我们也会带领戒毒人员“走出去”或者将社会各界人士“请进来”,让戒毒人员现身说法,使更多人了解吸毒的危害,让社会各界给予戒毒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新闻推荐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西安召开

  本报讯(记者侯燕妮)4月26日,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西安峰会”召开。与会嘉宾就陕西如何抓住新征程下的经济格局新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