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网红教授”和他的国学世界
93
岁的潘鼎坤老人给学生讲授诗词的对仗和韵律
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是潘教授退休后的第一大爱好,闲暇时,他挥毫泼墨,乐此不疲
新闻提示
“唐诗万岁!宋词万岁!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今年2月17日晚,在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节目里,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93岁的教授潘鼎坤,为全国观众讲授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现场播放了他讲授的中文对联课,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亿万观众为之一振。
3月15日,93岁的网红教授潘鼎坤再次站上西安建筑科大的讲台,为同学们讲述中文对联的规律和魅力,并且全程站着讲了两个小时。视频一经转播,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么,作为一名讲授60载数学的老教授,晚年为何痴迷于国学精粹?为何淡泊名利,宣讲唐诗宋词?他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又有什么独到之处?怀着崇敬的心情,近日记者走近潘鼎坤老人,和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 93岁退休教授上央视盛赞唐诗宋词
“现在有很多人会背诗、念诗,不会作诗,不懂诗的格律,不作诗,就很难明白传统诗歌最美的地方。”说起讲诗词的初衷,潘鼎坤说,通过多年看书读报,他发现:现在很多人对七律,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有人以为一句话七个字就是七律诗了。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准备,2017年5月,早已退休的潘鼎坤老人再次登上大学讲台,但不是讲授高等数学,而是从唐诗宋词的欣赏开篇,讲述诗词中的对仗,文字中的对联写法要求,以及朗诵、书写之美。当日听讲的有在校生、往届毕业生、大学教授,还有慕名而来的古典诗词爱好者,潘教授引经据典,逐类旁通,深入浅出,慷慨激昂的演讲,获得热烈的掌声。在近2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这位90多岁的老人,没有坐下休息,没有喝水,没有带助手,就连擦黑板这个小细节,也没有让同学代劳,最后他满含激情大声地说:“只要你们愿意听,我就会一直讲下去!”一些同学被老人的教学精神感动得泪眼婆娑……
随后,这段感人的视频被发到网上,围观的、点赞的、推崇的“粉丝”“网虫”纷纷跟帖,滔滔不绝,潘鼎坤老人一夜之间成了“网红达人”。在众人的期盼中,时隔不久,他又开始第二讲《中国格律诗写作要领韵律简便记忆法》讲座,再次引起轰动。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节目组,慕名邀请他到北京录制节目,讲述经典。
2 “江南学子”扎根西安60年传道解惑
“律诗无比好,细看美惊心。各国诗词本,华文最迷人。”“中华亿万人,爱读旧诗文。不教诗音律,佳篇或缺新。”这两首《偶成》的五言绝句,出自潘鼎坤老人之手,其对国学精粹,唐诗宋词的赞美和热爱,对古典诗词断代失传的担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不是意外走红网络,谁能想到这么朴实精美的诗作,竟然是一位教了一辈子数学的理科教授所作。
如今已过鲐背之年的潘鼎坤老人,1925年,出生在浙江丽水缙云县偏避山区双溪口乡潘家村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他家姐弟6人,他排行老小。由于孩子多负担重,他的两个姐姐被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要想改变命运,只能苦读诗书。在私塾给他上课的先生,就是他的外公——一名晚清老秀才,“那会外祖父对我管教很严格,启蒙教育经常背诵《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背不出来书中的句子就要用手杖打我,我只好乖乖念书,几乎很少有时间跟同学玩耍。”孩童时代的潘鼎坤私塾上了六年,后三年开始学习写作欣赏古典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那会不像现在,对古诗词的了解就是词语的运用和内容的表达,而是从诗词的对仗、押韵、平仄、格律,一步步地学习领会,从此,练就了诗词欣赏品鉴写作的“童子功”。
1947年,潘鼎坤如愿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兼教育系师范生(“双学分”),成为村里第一位走出去的大学生。由于家庭过于贫穷,在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被迫将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从大家庭分了出去。尽管上师范不用交学费、伙食费,但买书、买衣服、买肥皂等日用品,需要自掏腰包,他上学的路费,买课本书籍的钱,都是借亲戚朋友的,直到他大学毕业两年后,也就是1953年才彻底还清。
上大学期间,潘鼎坤除了用心学习数学专业,对唐诗宋词也是热情不减,当时在复旦大学给他教语文的是“复旦奇人”赵宋庆先生,赵教授在中文系讲的是《唐诗宋词选读》,在数理系代《大学语文》,潘鼎坤成了赵老师的旁听生,一有时间就去听赵老师的诗词讲座,加深了他对唐宋诗词的理解以及吟诵写作。
1951年,潘鼎坤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统一分配的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物理系代物理课,因为专业不对口,三个月后,转到东北工业学院即现在的东北大学。1956年,院系调整,他被调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数学,这一呆就是60多年。
3 沉浸在古诗词的韵律中乐此不疲
一说起国学精粹唐诗宋词,潘鼎坤老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但对仗工整,押韵合辙,而且充满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怀,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激情澎拜!
为了给同学们讲授唐诗宋词的精华,他在开讲之前,用半年时间,阅读参考北大著名教授、语言学家王力、国学大师启功的诗论、词论,他看了后,感觉太深奥了,一般初入道者很难接受,在启功先生的书中,“七律”的用词种类就有137种,“五言绝句”的写作规律总结了30多种,初学者难以消化运用,于是,他便尝试着用一种大众化的、简约的方式进行古诗词的欣赏写作,他注重搜集诗词相关的人物故事、趣闻典故,还用毛笔誊写了《中文大辞典》中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做这些案头工作对于中青年人算不得什么,但对于93岁高龄的老人,真是难能可贵。
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授,讲授唐宋诗词的欣赏写作与传承,潘鼎坤说,这是源自对唐宋诗词的痴爱,是对传统文化断代失传发自内心的担忧。他本人参与的那期《经典咏流传》在春节黄金时段播出后,西安建大的老同事、老朋友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纷纷打电话对他表示祝贺,他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对于唐诗宋词的传承普及,他毕竟尽了一份心力,但对于“网红教授”的评价,他并不感兴趣,他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对名利一点不感兴趣,名是身外之物,至于钱财,够吃够喝就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传国学,这才是我毕生的追求和人生最大的收获!”
4 老教授的“经典传承”和道德风范
作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潘鼎坤恪守忠义礼智信,从不逾越章法。他的结发之妻是经过媒妁之言,算八字下聘礼娶回家中,婚后,他们相互关心,相敬如宾,从没有吵过架。无论在上海求学还是到东北大学教学,他从没有嫌弃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妻子,更不当喜新厌旧的陈世美。“妻子陪我走过了70年,我们相处得很好。”2015年,老伴去世后,他挥泪写下了五言绝句《忆亡妻》寄托哀思。
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潘鼎坤老人一直心存感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居住条件有限,他不能把父母接到身边,只能从微薄的工资中,每月给父母邮寄生活费。两位老人去世时,由于工作繁忙,加上交通不便,他没有给老人扶棺送葬,这成了他终生的遗憾,说到这儿,他眼角含泪,让人动容。
说起父亲的为人处事之道,潘家长子63岁的潘育阳表示:“我爸爸是个厚道善良之人,活得很纯粹,他一心一意教学育人,从不搞违背道德礼仪庸俗无聊之事,他退休后仍给西安建大华清学院、西安交大考研代数学辅导课,直到2011年,86岁才彻底告别讲台,现在他又开始研究唐诗宋词,到处讲课,我们做晚辈的非常支持,但担心老人的身体,还是希望他尽量减少此类活动。”
潘鼎坤教授的教学风范,获得大学生、网友、诗词爱好者的点赞和热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邵必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像潘老师这样的一批老先生老前辈,不但是我们学校的瑰宝,也应该是社会的财富。正是有如同潘老师这样一批批老先生不遗余力地示范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采访结束时,潘鼎坤老人表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不能经常讲课,但是,仍希望通过电话聊天、微信视频、刻录光盘等形式,与中学语文教师切磋交流诗词的欣赏写作,然后,通过他们对中学生普及古典诗词的基本常识、写作规律和平仄韵律的运用,从而达到传承经典国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一天抢到8000人”“3年落户100万大学生”……近期,各地纷纷上演“抢人大战”。至少20个城市先后出台包括解决户籍、提供租房购房便利条件、支持创业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