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发展要凸显特色

西安日报 2018-04-16 05:26 大字

屈鹏举

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西安无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西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大西安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机遇。

就城市资源来说,西安土地平坦丰足,工农兼宜。南依秦岭绿屏,北跨泾渭两河,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水电,北油气煤,更有日益完善健全的交通体系。被列为国家“十三五”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密布强大的航空、铁路(高铁)、公路网络弥补了西安作为内地城市千百年来的交通短板,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今天,陆上交通恢复优势后,这些区域位置、自然环境、资源配置、人文要素等综合条件无疑在七省区城市中最为优越。更不用说,充满神奇色彩的古都魅力吸引着世界,西安对西北的影响带动毋庸置疑。

什么是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经过千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形成的,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并以文化的形式彰显,以独特的外形和内涵给人以视觉感受与切身体会。西安几千年来遗存地下的陵寝墓葬就是古代文明的宝库,地上的宫城楼台、历史街区则是这种特色文化的空间表现。成百霸主君王、上千贤臣良将,有说不完的前朝故事;诸子百家、文人骚客,数不尽的纵横学派、诗词书画。多民族聚集,形成的民风语言习俗,加之西安的自然气候、山川地理、环境氛围,共同构成了西安的地域特色。特色是不可以无中生有的去“创造”,只能是对原有的“元素”去“塑造”提升、突出彰显。这些特色的恰当应用,应成为规划未来大西安不可缺少的要素。继承不等于复制,彰显并非虚构。这样的继承、提高、彰显,才能给古城注入强劲的元气和新鲜的血液,在新的时代再现辉煌。

中国的城市规划应该从汉长安城算起,到隋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划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地位,设置城市核心、中轴,对称布局。街坊正交,构成棋盘式方格路网,以及对河湖水系的利用。这种理性的规划对后来汴梁、大都等城市规划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手法特点。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相当长一段时间,西安的规划都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保持了城市的传统风格。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实施时,钟鼓楼广场、城墙内外、西大街改造、雁塔南广场、唐城墙遗址公园、汉城遗址保护等的建设,突出了继承创新的规划思想。使这些区域的空间景观、环境品质达到了极大地提升,也充实了古城文化的内涵。当然,多年的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加快建设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首先应该把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编制和执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科技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金市银市”。“风物长宜放眼量”,发展经济,不以环境为代价,不争一时之短长。

实施规划,城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城市设计并非仅从三维空间去设计城市,而是从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人文习俗等去梳理、提取精华。从空间形体到平面布局;从环境景观到文化内涵;从给人的视觉体会去表现这个城市的精神灵魂和与众不同,也是对城市特色的具体彰显。抓住了城市的特色就等于抓住了城市的发展优势。

为了彰显城市特色,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当人们走进半坡、陕博、兵马俑,大小雁塔,再到碑林、书院门,尽情欣赏古人开疆扩土,文治武功,书法技艺,诗词歌赋的豪壮与优美。瞻仰七处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振奋,让人倾倒。顿时激起无限的遐想,悠然产生民族的自豪。如再将西安的古今文学、戏曲艺术、书画皮影、镌刻雕塑等整理博览,更是锦上添花,增加西安的文化氛围。

新闻推荐

诗圣游渼陂 泛舟碧波里

“诗圣杜甫”穿越到景区欣赏美景,引来不少游人、摄影师驻足围观、拍摄。(首席记者李明摄)本报讯(记者王燕)昨日,渼陂湖景区“渼陂诗圣”主题拍摄活动举行。当身披斗笠蓑衣的“诗圣杜甫”现身...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