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悄然嬗变
雷涛
民俗民间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文化最古老的元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民俗民间文化会发生悄然的嬗变,这是不争的事实。正确看待这种变化,使其在自生中得到引导,又在引导中传承和创新,民俗民间文化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戊戌年的春节前夕,西安市人民政府做出了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并公告实施,这件事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看待民俗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受到冲刷、洗礼和嬗变的现象。以我们古都西安为例,因为禁放烟花爆竹,所以少了这一传统习俗,可是,整个古都的大街小巷却以点亮工程为先导,以灯和花构成了一个火树银花的斑斓世界。市民和外地游客既感受到了传统的民俗文化,也体味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汇和共鸣。这种共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沁入人们的心田,也让现代生活的新民俗文化彰显出时代的风姿。正如人们的一句新口头禅:中国年,看西安。有人将这种新民俗概括为几句话:一是听。听极具古都风情的民乐,听来自海外的高强度节奏音乐,听优美的歌曲《送你一个长安》等,还有不同场合的诗朗诵及现代歌舞表演等;二是看。看布置装扮一新的街景,尤其是看夜景,高新科技将灯光运用于树木草坪以及临街建筑物上,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又如互动光影展,500多架无人机同时起飞,在高空形成新颖的灯光图案,将天上和地上的灯展、灯会之光交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人间天堂”的视角感;三是尝。品赏传统的和外来的各种美食,人们在饱眼福、耳福的同时,也饱新的口福,包括网红餐饮等;四是玩。不但在家门口玩,还去天南地北游,坐飞机、乘轮船、自驾游或组团,各如其愿,各享其美。这些新民俗构成了民俗文化的新因子、新形式、新感受。我认为,这既是蜕变,也是更新。
民俗民间文化的变化,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发的,也受特定时代价值观导向和精神追求的风尚影响。戊戌年的春节,我既感受到了古城西安的节庆民俗变化,又看到了农村和小城镇民俗的新风景。以婚嫁礼仪为例,如今大多数的男女青年是在打工和社会交际中认识并自由恋爱的,因此旧时代的产物——媒婆几乎消亡,找个人“说媒”只是走一个程序而已;迎亲已由乘轿、骑马发展到今天的小车车队,婚礼中的乐队也由传统唢呐为主的乐班发展成为唢呐乐班与西洋乐团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民俗民间文化多表现和蕴含于节庆活动以及婚丧嫁娶之中,而节庆文化的变化也是多样的、快速的。就说我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她在和我拉话中所讲的民俗故事就让我感触颇多。去年冬天,我给她购买了一部简易手机。开始,她拒不接受,说这玩意太“文明”,用不了;而且还说,她如果用了,我们兄弟姐妹就不常回家看她了,反而离她远了。后经我们反复劝说,她学会用了。不用则已,一旦用起来,电话就打个不停,还啧啧称赞:“如今社会就是好,我和你们不用见面,就能说话拉家常,比过去写信、打长途电话省事多了。”老母亲不但用手机打电话,还学着打游戏,时常乐得开怀大笑、乐此不疲。正月十五那天,老母亲又从手机使用的便捷说到她年轻时的许多民俗。比如: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旧时有“水火不门”之说,即这期间绝对不能动笤帚扫地。母亲说:“你看,现在家家户户每天都清扫,干干净净、明明亮亮多好!”还有一个民俗叫“燎慌慌”,即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前点燃禾草,然后用榾垛砸,从砸后烟灰的形状来判断是小麦丰收,还是玉米谷子丰收。老母喃喃地说:“多少年不做这了,如今地里的庄稼越打越多,谁还信这‘燎慌慌\’呢,你说给年轻人,人家还笑话呢!”母亲所说的这些话,道出了民俗民间文化发展演变的真谛——即历史车轮在滚动中自然会不断碾碎一些旧习俗和记忆。
有句老话叫“移风易俗”,是很有道理的。近期,我阅读报章杂志,看到春节期间各地民俗文化的不同新样态:吃腊八饭、祭灶、扫尘、备年货、杀猪宰羊、贴门神和春联、挂红灯笼、祭祀先祖、拜年的传统习俗依然鲜活,与此同时,网购年货、发微信红包、放电子鞭炮、拍摄“全家福”视频拜年,举办“村晚”、外出旅游、以乡村民宿接待外地游客、集体朗读家规家训和乡规民俗等新的形式也渐渐推广开来,成为新的民俗风尚。自然,我们不能小视或者拒绝这些新民俗,传统民俗和新民俗二者完全可以共存并举。
我也听到这样的抱怨:说现在年气和年味越来越淡。对此,我也困惑过,尤其是回忆起儿时在乡村的许多情景,便会觉得现代人把很多传统民俗遗忘了。然而,静心细想,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年气年味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比如60岁以上的人,春节期间,如果能敲敲锣鼓,吃几顿肉菜,他们就觉得这个年过得好,年气重。而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如歌舞演出(包括街舞),结伴为“驴友”爬山涉水等等,而这些新民俗的东西,亦会成为他们的美好记忆。再过50年,他们回忆儿时的经历,将又是另一种感受。
人总是在追求幸福康乐的过程中改变生存方式的。民俗的悄然嬗变既是渐进的,也是必然的。站在历史进步及发展的高台上审视民俗民间文化的变化,就会得出一个理性的正确的答案。我深信,传统民俗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历史越悠久,它的根系就会越来越广泛地蔓延开来,从而生发出新的枝叶。承认和正视这新的根系和枝叶是我们的新理念,而保护这棵大树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新闻推荐
用3D打印打造中国风机甲 ——访西安小蛮腰文创公司创始人老幺
小蛮腰公司团队西安小蛮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以90后为主。他们秉承着3D打印离人们生活更近一点的想法,走了一条新鲜的科技+传统文化的文创之路。公司的三个创始人蛮叔、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