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录⑹ 一个课时300元 一上午1200元 为考小升初三年花10万 专家呼吁:坚决斩断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招生中的利益链
“已严重破坏目前教育秩序、已无法有效对意识形态的管控……”面对培训班遍地开花的情况,专家建议,应坚决斩断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招生工作中的利益链,让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回归理性。
有家长为娃小升初花费10万多
“一个课时300元,一上午就是1200元。三年为考小升初花了10万多元!”近日,43岁的成先生对华商报记者说,西安市教育局所说的小升初政策不是3月底出来吗,怎么现在还没有出炉呢?会不会又有什么变化?
“3年前,我曾期盼孩子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补奥数、奥语、英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现在我们只能期待孩子手气好,能摇中。”成先生说,去年西安市教育局宣布今年民校小升初摇号的政策,让和他一样花费了巨额补习费的不少家长有些沮丧,以前是考好学校靠成绩,现在则是靠运气。作为普通家长,除了适应和面对,又能怎么样。
整顿老师校外补课 校长反遭联名投诉
“我们现在最大限度让老师将精力留在学校,但在高收入诱惑下,不太可能实现。”4月1日下午,西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老师在外带辅导班、培训班,学校很难管。
这位校长说,她刚到这所学校上任后,就发现学校教职工停车场好车不少,但以老师当时的工资水平根本不可能买这么好的车。打听后发现,老师在校外上一小时课,100元到150元不等。有些学校的老师通过“家委会”带培训班,自己代课甚至老师之间交叉代课挣钱,课堂上应该讲的内容放到培训班上讲,家长不得不多掏钱上培训班。
这位校长表示,她曾想下大力气解决,但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比如,为杜绝老师下午放学后代课,学校要求各年级放学后进行总结、集中备课;周末到单位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但很快就被老师们联名投诉到相关部门,称她违反了劳动法。更有甚者杜撰她自家开培训班等,一个星期一波接一波的调查组到学校来调查,不胜其烦,再加上上级领导求稳定,最后整顿计划就夭折了。
“讲十节人生观,培训班一节课就给毁了!”
“课堂上讲十节人生观,让培训班一节课就给毁了!”西安某校副校长表示,现在上补习班的很多孩子,正处在叛逆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在形成期。
他表示,现在培训班的老师素质良莠不齐,学校老师还有学校各级组织部门管理,但校外的这些培训课老师,谁来监管?社会上各种负面消息比较多,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们会有一个良性认知,负面、消极地言论,会让孩子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是目前职能部门对培训班监管最不到位的地方。
“如再不整治培训班,以后会出大问题”
“如果再不整治培训班,以后会出大问题的!”西安市某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场所有严格要求,即使是初中学校,学校的楼层也不能超过五层,但现在看看培训班所在的地方,多数处在居民楼内,一栋楼十多家甚至几十家,在室内设置隔断,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她表示,为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等四部委前一阵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超前学、强化应试、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等行为。西安市教育局及各区县教育局也查处和关闭了几十家,但与目前遍地开花的状况相比,力度还是不够大。这位工作人员建议,重新规范和管理这些培训机构,避免出事了都不知道该找谁!
教孩子们学习还要教给他们一技之长
“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除了成绩,很多缺少灵性。”西安某中学校长表示,自己的学生有考上北大、清华的,也有考上省内外知名学校的,回来时说了一个问题让他很吃惊,学生们交流除了学习,好像找不到能聊到一块的,比如NBA、足球、琴棋书画等课外兴趣爱好。
这位校长很痛心地表示,现在的教育有些地方已经走偏,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北大、清华,也不是所有学生考个好成绩就会有出息,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现在需要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学习,还要教给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的一技之长。哪怕是会吹笛子,以后在单位晚会上也能显示个人价值。
学生减负应该全省执行统一政策
“为什么减负执行起来很难,根源上还是攀比心态在作祟!”陕西学前师范教育学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各地市之间攀比、各家长之间的攀比、各学校之间的攀比等,导致学生减负工作很难落实。同时,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招生工作中存在利益链,培训班其实充当了掮客功能。
这位工作人员认为,每年各大名校在陕招生人数是固定的,若从省上层面执行统一政策减负,对学生入学录取并不影响,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但问题就是省上安排统一减负,在各地市、各区县未必能落实,都会偷偷地进行补课。以南京为例,曾有段时间进行强制减负,但考试成绩出来后,出现了“学生倒流”现象,即城区重点学校学生倒流至周边区县学校,最后不得不为补课妥协让步。
他建议,国家应该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调整校内教育。同时,坚决斩断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招生工作当中的利益链,让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回归理性。 华商报记者陈思存
新闻推荐
最近来西安落户已形成了潮流与趋势,这是对西安的认可与信任。“西”纳英才的优势已初现成效。4月3日,我市招才引智委员会接到了一通特殊的咨询电话,是来自成都海成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的刘余魏,他激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