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鸡汤文”不仅骗感情还骗了你的钱

玉林晚报 2018-04-01 10:18 大字

资料图片“国内最全的养生秘笈”“不能不转,肯定包括你”……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这类型的“鸡汤文”,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一瞄而过。但是,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将“心灵鸡汤”甚至谣言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即使惨遭屏蔽对待,但他们仍每天转发,锲而不舍。

3月19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调查。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鸡汤文”在诱发网友转发的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超七成中老年人喜欢看“心灵鸡汤”

报告显示,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中,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

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是中老年人在应用互联网时最集中的两个领域——75.8%的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人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还有45.9%的中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八成人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近七成人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的人还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这组调查凸显了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两类主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市民李女士的儿子称,以前和老妈都是电话交流。而自从老妈玩起了微信后,刚开始两人时常在微信里聊天,交流起来很方便了。可是,最近老妈经常把一些五花八门的文章转给他,最多被分享的文章类型都是与“吃”有关的健康养生类。“有几次她转发给我的文章一看就不科学,比如有的说两种食物一起吃比砒霜还毒,一看就很假,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她虽满口答应,但仍我行我素。”

一次家庭聚餐时,李女士更是拿出手机,在亲属圈里转发了多条类似“什么食物晚上食用犹如慢性自杀”的文章。

一边是儿女的无可奈何,另一边是家长的乐此不疲。

“鸡汤文”背后的产业链

曾经,有一段署名“鲁迅”的金句也流传甚广,甚至著名主持人也在微博上转发。文中写道:“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多个鲁迅研究专家都出来表态说,鲁迅从不写鸡汤文章,这几句话与他毫无关联。

据报道,“这类‘鸡汤\’很多都出自段子手,看似温情脉脉,背后则是真金白银的商业利益。段子手通过微博、微信分发出去,博取点击量和粉丝量,吸引大家对产品、商品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的。”在西安一家网络媒体做编辑的郭昊表示,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长盛不衰,文章火了,粉丝多了,利益自然就来了。郭昊说,“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转发一次1到5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两三万元的灰色收入。

“鸡汤文”中广告除了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鸡汤文”的转发不仅是在替别人“挣钱”,更有可能会害人。据《南方日报》2015年3月报道:广东的老刘在网上花1760元,买了一种在“鸡汤文”上经常做广告的男性保健品——“血钻野燕麦”。服用之后,老刘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有自称“总监”“院长”等人物,以治病为由让老刘买各种乱七八糟的药物;而后出现的“消保委人员”“财务人员”“经理”等角色,则说之前出现的人有问题,称给老刘补偿,但要其交税。

就这样,老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汇了14笔款,共计54万多元。

所幸的是,对于微信“鸡汤文”这个产业江湖,微信官方显然有所察觉,其发布公告称,将对“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封禁账号等。而在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5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首次将新媒体账户列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这份报告也专门对互联网诈骗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手机支付功能在中老年人生活中的普及,新的诈骗问题也频繁产生。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受骗信息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被这些陷阱“坑”过的人群比例依次达到60.3%、52.3%和48.6%。

还在为“鸡汤文”产业链添砖加瓦?

“鸡汤文”是近些年来流传于网上的一些“正能量段子”,但大多都过于强调某种片面因素,比如励志、坚持、乐观等,而忽略了其他对于达到目标也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吃这些等于慢性自杀”到“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等,因其经常能直击读者内心所需,所以广受部分网友欢迎而被疯狂转发。

人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相信和转发,原因在于这些“鸡汤”契合了某种心理需求。比如,中老年人关注养生滋补、防病消灾类的“鸡汤文”,多是身体不好,大病小痛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出现,或者某些知识结构存在不足,对一些伪科普文章缺乏合理判断;一些年轻女性则喜欢诸如“如何让老公听话”“怎样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等文章,多是不够自信或精神焦虑等……“鸡汤文”“滋补”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反过来又刺激了“鸡汤文”成批量、成规模、成产业化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形成恶性循环。

事实上,“鸡汤文”只是网络“爆款文”的一种,不论是夺人眼球的标题,还是无病呻吟、故作姿态的内容,本质上基本大同小异,都是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平台进行创作和分发,转发附带广告的文章可以获取分成。有媒体曾报道,每转发或点击一次可以获得1到6分钱,而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说白了,写“鸡汤”的人不是为了让你“备受鼓舞”“豁然开朗”,而是把你卖了还让你帮着数钱。

应当承认,大多数“鸡汤文”是没有“营养”的,甚至可以说只是“流食”——为获取流量而写的“鸡汤”,赚钱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因而,遏制“馊鸡汤”“流量文”、防范上当受骗,应当成为信息平台、用户和相关部门的共识。

网上有一段“反鸡汤”文:假如今天“鸡汤”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鸡汤”还会继续欺骗你。但愿人们能学会辨别真假与是非,让这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砒霜”少一点,再少一点。(综合《三秦都市报》东北网《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人才引入为“服务外包”注入新活力 迈向高端产业价值链 提升大西安“国际范儿”

各类人才纷至沓来,激发了西安市“服务外包”新活力。(资料图片)(记者雷伟东摄)■首席记者杨耀青实习生刘晓倩提起服务外包,人们对此或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身边一些企业在保洁、维修...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